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軍艦建造平衡取捨講究多

2020-04-24

許楨 教授 香港智明研究所 研究總監

本月中,正在上海舾裝的解放軍075型兩棲突擊艦招祝融,艦尾上層冒出濃濃黑煙,引起中外媒體討論,該重型戰艦的入列日期,恐怕須作調整。事故細節,外界不得而知,然而,從黑煙雖大、但明火較小情況看來,火勢不見得很猛,而且自動消防系統亦已起作用,從肇事艦隻到船廠的損失,應當可控。但願尚未造成嚴重軍民傷亡,並就相關事宜,作妥善、完備的調查。

無論對於在建還是服役艦艇而言,防火之關鍵,恐怕不下於防水。從古代中國到當代世界,無論是潛艇還是水面戰艦,其隔艙設計歷經數百年發展,已臻成熟。尤其是「水密艙」的應用,更是越趨廣泛與精密。因此,除非被魚雷直接命中,或者不慎觸發水雷,否則,純粹因為進水而沉沒的軍艦,已經越來越少。軍艦,尤其水面艦艇的主要威脅,在過去半世紀以來,隨着各式反艦導彈的普遍運用,已從水中上移至空中。

但防火的問題卻越來越讓諸國海軍及船廠頭痛。首先,隨着節能設計與運作原則在海軍界廣傳,軍艦的航距、航速、機動能力如何平衡,着實不好處理。蒸汽鍋爐功率大,但起動條件高、反應慢,已基本被淘汰。柴油內燃機的性能最平衡,熱效率高、生產成本和燃料成本都可控,但功率不足以支撐大型戰艦高速航行。因此,用柴油機者,要麼在排水量上妥協,要麼在極速上妥協。

未來發展方向,在於全核艦隊,或「柴-燃-電」三合一動力系統的普及。然而,能朝此方向推進者,或許僅有美、中、英、日等寥寥幾個海上強國。既然動力系統更新不易,費時費力費錢又費工,唯有向改造艦體的思路上靠。

因此,當代軍艦,愈發鋼少、鋁多。鋁的韌性不如鋼,但剛度很足,最重要的是自重低,因此,越來越多大小軍艦,只有貼近水線,以及吃水部分屬於鋼結構。而整個上層建築,都以鋁製為主。問題是,鋁材燃點比鋼低太多,而且不只易燃,一旦着火,火勢還不好控制。現代軍艦的成本、效能、安全、技術、設計要平衡取捨,當真不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