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黃圈洗腦系列】冷血試題 四大謬論

2020-05-19

綜合教育歷史專業意見逐一反駁 揭考評局卸責

上星期文憑試歷史科考試出現問考生是否同意日本侵華「利多於弊」的冷血試題,引起全城譁然。社會各界紛紛批評其內容偏頗,更嚴重傷害國民之感情和尊嚴。然而部分激進「黃絲」,卻伺機散播各種歪理,意圖將該試題合理化,更反指教育局要求將試題撥亂反正是「批鬥」云云。香港文匯報記者綜合整理教育及歷史專業意見,逐一反駁有關試題屬「開放式」、旨在「探討」、「專業」出題等謬論,並揭示考評局連日以「依從機制」為藉口回應,但實質上卻是推卸責任的官僚態度。■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假開放 真引導

包括教協在內的一些團體與個人,以「政治先行」,多次聲稱試題有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年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認為說明屬「開放式」題型。不過,多名教育界人士早已表明,試題提供的兩段資料偏向日方,明顯具引導性,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更形容,以「開放題」之說將之合理化,是「完全失焦的詭辯」。

更為重要的問題,是試題扭曲人類良知應有的價值觀,以「探討」為名,引導年輕學生從「利弊」角度看待侵略、屠殺、數以千萬計同胞喪生等大是大非問題,透過將日本早年對華經濟援助量化為「利」,以與侵略戰爭的「弊」有所抵消。而由於學校課堂都以考試「馬首是瞻」之下,未來更可能會促使教師將教學扭曲,以援華的「利」合理化侵華的「弊」,令人擔心。

假探討 真虛無

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表明,歷史是了解價值的意義和培養正確價值判斷能力的學科,探討歷史之時,絕不能忘記國家民族的基本定位,但是次設題方式嘗試從日本人角度看待侵華問題,會導致考生「價值虛無與混亂」,其危害更甚於歷史知識的謬誤與缺失。

假專業 真洗腦

另有意見稱,試題有列明要「並就其所知」作解釋,認為「熟書」的考生可自行補充大量侵華資料,以回答「弊多於利」。不過實際上,參考資料只引自1905年及1912年,但問題卻橫跨1900年至1945年,要十多歲的考生在短短約20分鐘答題時間內,「腦補」30多年侵華禍害,同時梳理近半世紀中日錯綜複雜的關係,進而與題目資料比較衡量,作出言之成理的結論,絕非合理的安排。

有應屆考生便明言,考試時看到題目兩項正面資料,「為分數虓Q」很自然便回答「利大於弊」,答法並不反映自己立場。

假制度 真卸責

除了試題本身,考評局面對事件的態度亦成為了關注焦點之一。對比在考試當晚已嚴肅回應、翌日表明試題應取消的教育局,考評局一直未有正面回應是否認同試題不妥當,卻只推說試題由多人組成審題委員會負責,「依從既定機制」所擬,及後該局雖然稱「十分重視外界意見」並在昨日緊急開會商討如何跟進,但其推卸責任態度,引起不少人不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