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政協事業一年亮點回眸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 據新華社報道,在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兩個多月後,備受關注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日在北京召開。回首過去一年多來,人民政協着力強化思想理論武裝,認真貫徹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完善專門協商機構制度,緊扣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履職盡責,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政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更加牢固
2019年10月24日至25日,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學習--十三屆全國政協連任委員學習研討班在政協系統廣泛開展。全國政協機關設主會場,31個省區市政協設分會場,7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和3,000多名地方政協委員、機關幹部參加。為期兩天的研討班活動,也是人民政協歷史上首次全國範圍的同步遠程學習,所有內容同步進行視頻直播。
就在這次研討班活動一個多月前,2019年9月20日,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次研討班活動,正是一場趁熱打鐵的思想動員,把學習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主要學習研討內容,從思想源頭上汲取奮進的力量。「這種學習形式很好,既大規模網聚了委員,又免去了京外委員舟車勞頓。」在浙江杭州分會場參加學習的黃廉熙委員說,同步遠程學習培訓進一步提升了政協委員的政治站位、夯實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人民政協在學習中走到今天,更要在學習中走向未來。面對新時代新方位新使命,人民政協繼承學習的光榮傳統,把學習作為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政治責任和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的有效途徑,更加崇尚學習、積極改造學習、持續深化學習。
十三屆全國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多次舉行集體學習,中心組成員及時向所在黨組織傳達學習內容,通過「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由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分別牽頭,會同主席會議黨外成員組成11個學習小組,每季度組織有關專委會和界別委員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把講政治貫穿讀書活動全過程,從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外的比較中讀出「四個自信」......
一次次學習,一場場研討,進一步打牢了人民政協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引導參加人民政協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政協協商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這是一份熠熠發光的出席名單--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委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委員、「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委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委員、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姜傑委員......
2019年5月14日,近百名院士委員集體出席全國政協「創新驅動發展」專題協商會,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出謀劃策、貢獻智慧。為了讓所有參會委員都能夠有發言機會,專題協商會第一次採取了半天分組討論、半天大會發言的組織形式;發言形式既有網上發言又有口頭發言和書面發言,既有預約發言又有即興發言;會議還印發了信息簡報、專題報告和信息專報等,多層次、多形式、多載體展現委員們的意見建議。
近百名院士直擊問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認真回應,一問一答、一來一往中,痛點更加清晰、辦法更加明確、共識更加凝聚,生動彰顯出人民政協加強協商民主建設的探索創新。從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到專題協商會,從雙周協商座談會到提案辦理協商會,從界別協商會到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
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深入拓展協商議政平台渠道,不斷豐富運行方式方法,推動政協協商民主制度程序和運行方式更加完善,努力使專門協商機構「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
為了幫助委員知情明政,推動提高建言資政質量,從2019年起,全國政協還正式建立了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制度。每年10次左右的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針對委員重點關心的特定主題,邀請相關部門領導介紹情況、通報進展,為委員更好掌握情況、履職盡責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