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早前有消息指中央正研究將大嶼山以南、原屬珠海市的桂山島填海,再借讓給港府興建房屋。民建聯昨日舉行主題為「跳出框框 覓地尋出路」圓桌會議,探討本港土地問題,上述議題成為焦點。與會的規劃界學者、立法會議員均認為,桂山島選址佳,除可作公營房屋用途外,更可將貨櫃碼頭遷至島上,釋放香港更多土地。
資深城市規劃師、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指出,自己2018年已曾在內地學術會議提到桂山島填海初議。他表示,葵涌碼頭40多年前發展,當時選址偏僻,但隨城市發展,現已變成核心地帶,鄰近城市亦面對類近問題,故建議可透過區域合作,搬遷貨櫃碼頭往桂山島一帶。
他續說,港珠澳大橋可作為貨櫃碼頭的主要運輸幹道,興建約15公里長的大橋連接,依傍桂山島填海建貨櫃碼頭,惟他強調整個項目發展複雜和需時,應及早規劃,並研究包括填海面積、對海岸影響及各地如何合作。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指出,桂山島於深圳、香港、珠海及澳門中央,位置上在大灣區中具優勢,而另一優勢是早已開發,並曾大規模填海。
他認為,除興建公屋和貨櫃碼頭外,亦可將本港的監獄、大學設施、高球場等遷往島上,釋放土地改劃作房屋等發展。
暫倡填海千公頃 可納20萬家庭
民建聯對上述建議表示贊成,立法會議員梁志祥表示,民建聯暫建議於桂山海填海1,000公頃,料可容納20萬家庭;另一議員陳恒鑌補充,葵涌貨櫃碼頭只佔地數百公頃,若桂山島填海面積夠大,容納碼頭綽綽有餘,亦提供了跨城合作機會。
不過,中國銀行(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顧問謝國樑認為,桂山島填海面積至少要有5,000公頃才較「好用」,以容納100萬人口,該地日後可用「新社區」概念發展,即大灣區內地城市資格互認,為香港未來30年發展提供房屋及就業等機會。對於搬遷貨櫃碼頭到當地,他認為難讓中央批准,因涉及關稅不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