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文公子手記:改革通識教材挽救愛國心

2020-07-14

文公子

過去一年的「修例風波」、「黑暴」人禍,香港年輕一代明顯已被別有用心者全方位洗腦,竟認為可濫用暴力表達訴求,就算面對疫情,依然響應煽動,繼續上街堵路破壞,部分更不斷高呼「港獨」口號......反映出回歸23年來,政府明顯未能守住年輕一代的民心。

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在教育上最大的改革,無疑是母語教學與通識教育。文公子在中大聯合書院讀書時,已經接觸通識教育。我們必須於兩個學年內,在文學院、社會科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理學院甚至醫學院中,選修起碼四科不同學院的指定入門課程,令主修不同學科的同學,有機會接觸完全不同的領域,明白天高地厚,見識世界廣大。

而中學的通識教育則有所不同。根據教育局課程及評估指引,該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對社會的觸覺。課程內容涉及的「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壎矷v和「能源科技與環境」等6大單元,對學生個人、社會和世界具有重要意義。而考試的重點,在於透過真實的社會議題來設問,評估知識、概念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的應用,例如推論、解難、溝通等能力。

及後,文公子有機會聽主事者講解,方知原來當年有人抱怨香港不夠政治人才,因而推出通識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政治人才,故此在設計上,除了知識傳授外,也很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擴闊學生視野,本為好事,然而,通識科無論教科書與參考書,都無須送審,只靠老師下載報章媒體資料作為教材,甚至鼓勵採用「校本」內容,就成為致命問題;無論教與學的內容,都可說是完全失控。

在不少報道中,都可見到個別教材中,的確存在不少誤導內容,部分老師甚至肆意在教書時妖魔化國家與特區政府,明顯有意引導入世未深的學生,作出錯誤的結論,甚至從而產生仇中排華「港獨」的思想傾向。

撥亂反正,教育當局除了須嚴格管理老師外,更必須防止誤導的內容再滲入課程當中。如果因為時間人手等問題,未能將教科書與參考書全部送審,倒不如全面統一教材內容,令教與學都有特定的範圍,挽救年輕人不再被誤導侵害。此外,課程亦可考慮加入更多公民教育及中史內容,望能重新培養出年輕人對國家的向心力,方為治本之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