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就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建議政府可仿效英、美等地,短期內把大學的實驗室改為篩檢中心,以提升本地檢測樣本的能力。有大學校長認為,有關建議未必一時三刻可以做到,相比之下引進相關內地機構和專業人員協助,將是更及時實際的解決辦法,支持政府果斷行事。
梁子超昨日認為,政府需加快病毒檢測速度,將檢測時間壓縮至一日完成,讓市民遞交深喉唾液樣本後,於一天內就有結果,盡快識別確診人士。他並建議改裝大學實驗室做檢測中心,加大檢測承載力,「很多大學的實驗室也是做分子方面研究,現時新冠肺炎測試是相當標準化的,當中大部分(大學)實驗室的科研工作人員,一直有做這些(化驗)工作,對他們是沒有困難的。」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本身是環境生物科技的專家,曾任職城大及科大副校長,對本港科研界有很深的了解。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現時的病毒核酸檢測多透過專門儀器自動化完成,「因此需要有足夠儀器、試劑和技術人員,相比之下實驗室和地方的需求比較次要。」
他指,大學眾多種類的實驗室當中,生物實驗室也許相對合適暫時改作篩檢中心,但不少實驗室都已有既定研究用途,「很多時不是隨便可以騰出空間」;至於教學實驗室亦必須經過一番重新改裝,以及安裝相關儀器,未必一時三刻可以「變身」。
黃玉山:尋求內地協助更及時
整體而言,改裝大學實驗室未必不可行,但黃玉山強調能否提高檢測數量的關鍵始終在於儀器、試劑供應、檢測人員,「對外尋求協助,包括內地相關機構及人員的協助,也許會是更及時和實際的辦法。」
他提到,內地具備足夠資源支援本港檢測需要,「專家可帶同設備來港(檢測),亦可考慮將樣本送到內地測試,當然會有細節尚待釐清,但在救急扶危的大前提下,相信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