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紓緩公立醫療「爆煲」的問題,亞洲博覽館改裝為社區治療中心的病床最快明天啟用,初期最多提供500張病床。屆時,所有18歲至60歲市民在確診後會送入亞博館,並按病情分為三類病人:病情最輕微者再分流到鯉魚門社區隔離中心,病情嚴重送入院,中度病情則留在亞博館繼續治療,以減少確診者滯留在社區的時間。亞博館並設有基本的醫療設施,每天最少有9名醫生24小時當值。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昨日透露,正檢視亞博館二號場館的情況,有需要時或擴展設施。■香港文匯報記者 成祖明
鍾健禮表示,過去八天,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日日破百宗,是3月爆發時的兩三倍,對醫院帶來很大衝擊。他對確診患者等候入院時間較長致歉。目前,醫管局會以「歲數分流、開源節流」為原則,讓18歲至60歲、病情穩定的病人在亞博館社區治療中心接受治療,以集中公立醫院一線設施治療60歲以上患者。
分流病人以60歲為界線
亞博館社區治療中心與鯉魚門社區隔離中心的角色不同,最大分別是鯉魚門社區隔離中心不會接收來自社區的病人。鍾健禮表示,亞博館會有醫生24小時當值,也會有必要的醫療設施,例如X光、抽血服務、藥房等,「希望以有限的醫院設施,不論是一線病床,還是二線病床,盡量收留60歲以上、嚴重慢性疾病、不穩定的患者在公立醫院,其他病人就希望盡量以社區設施處理。」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解釋,參照世嚏A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內地、韓國、意大利等地的數據,發現60歲以上的確診者較常出現併發症,甚至需要深切治療部的照顧,甚或乎死亡的風險較高,故分流病人時以60歲為界線。
病人依病歷病情分流三類別
他續說,所有18歲至60歲市民當確診後,會被送到亞博館內進行分流,醫療團隊會了解患者的病歷,例如有否長期病患、用藥情況等,也會為病人量體溫、檢查脈搏、血氧濃度、照X光,了解病情,再把病人分為三大類別:病情最輕微的第一級病人,會留在亞博觀察48小時至72小時,確定無大礙便轉送至鯉魚門隔離中心;第二級病人病情中度,會留在亞博館繼續觀察和治療;情況較嚴重的第三級病人會獲安排轉送至醫院。
天水圍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李立業表示,亞博館一號場館將設置500張病床,每張病床以圍板分隔,亦設有兩個共用空間、31個廁所、5個沐浴設施,如有需要可加設流動廁所和沐浴間,「床單可以畀病人自己換,同埋有精神支援,以及足夠Wi-Fi設備,亦有電掣,希望病人唔會太悶。」
在人手配套方面,李立業指出,亞博館會有醫生24小時當值,暫定會有14名醫生、每天9名醫生當值,也會有北大嶼山醫院作支援,預計有足夠人手應付。醫管局高級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表示,亞博館會有45名有經驗的護士、19名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和8名文職人員當值,視乎情況不排除日後會以短期合約形式增聘更多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