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十分一價錢 百分百大牌質素

2020-08-12

國際大牌代工廠 自營品牌電商平台有得賣

專櫃裏標價上萬元的奢侈品,成本價往往可能僅為售價的一個零頭;代工廠裏沒有貼牌的商品,品質和國際大牌完全一樣。在電商的C2M(用戶直連製造)模式出現前,很多人往往聽說過「大牌的秘密」,但卻無法觸及。不過隨着C2M的走熱,消費者有機會接觸大牌背後的代工廠產品。「100多元(人民幣,下同)就可以做出質量上乘的產品了,10%甚至1%價格買到大牌同質產品完全有可能。」有業內人士如此表示,認為C2M更懂消費者需求,亦解決了大品牌代工廠低利潤、高庫存、缺乏零售渠道等困境。■香港文匯報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

在剛過去沒多久的電商年中大促銷裏,上海白領汪小姐在必要商城一家名為HP鞋履的網店內買了一雙價格289元的皮拖鞋,HP品牌或許並不為人所知,但這家店卻是藏在Prada背後的中國製造商之一。汪小姐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Prada類似款式的皮拖鞋,大約一雙要超過6,000元,但代工廠自己品牌的鞋,僅為Prada價格的5%左右,鞋子質量很好,皮特別軟,除了品牌不同,其他地方差別還真不大。」

手袋面霜電器成本僅10%

實際上,必要商城的每一家供應商都可謂是「臥虎藏龍」之輩,LV同原料製造商、La Mer同原料製造商、Armani製造商,CK製造商、Coach製造商、SONY製造商等,包含了衣食住行乃至家用電器等。這些店家只需大牌價格的10%,甚至小於十分之一的價格售賣同等質量的自有品牌商品。

同廠、同工藝、同原料的商品,售價卻是天壤之別,必要商城無疑揭開了大牌們的「秘密」,而這個秘密的背後,又是當今最火熱的C2M模式。今年因疫情的來臨,使得內地大批代工廠亟需尋找出路,C2M「用戶直連製造」的商業模式因此廣為人所知。不過,談起中國C2M模式,必要實則是鼻祖級別,早在2015年必要上線時,就打出C2M牌,在拋掉多個中間環節後,消費者可以用最低溢價買到高質量的大牌代工廠商品。

設計和原料都來自代工廠

對於僅用大牌10%、1%的價格出售產品,工廠會不會虧本?從事鞋靴行業並在浙江開有一家工廠的張清告訴記者,「無論再大的牌子,成本都差不多的,比如100多元就可以做出質量不錯的真皮鞋了。」張清稱,現在很多代工廠,從設計到製造到原料全部出自中國工廠,但苦於很多需要和品牌方簽訂保密協議,因此外界並不知道,動輒上千數萬售價的大牌其實來自這些默默無聞的中國工廠。

曾經有部著名的紀錄片《國際大牌成本揭秘》,裏面提及市場上售價近10,000元的化妝品,成本只需100至200元,售價超過千元的某國際知名運動鞋成本也不過34.94美元。然而低成本的商品,一旦貼上某張品牌商標後,身價隨即暴漲,大肆溢價。

斯凱奇國內製造商老闆肖方曾經表示,國際知名的運動品牌,其60%至70%的訂單量都在中國代工廠完成,但工廠利潤卻只能用「心酸」來形容。一件商品工廠僅僅能獲得5%至8%的利潤,與此同時形成懸殊對比的是,一件國際大牌商品的終端售價,往往是成本價的數十到上百倍。

名牌溢價高 來自廣告成本

張清還告訴記者,大牌的高溢價,源於廣告和銷售成本,而非產品本身,很多品牌都沒有自己的工廠,到處找各種代工廠貼牌,對外卻一口咬定是自己生產的。而工廠這一端,卻並不會因為品牌的價值獲得更多加工費,很多工人,甚至部分管理者都不清楚所生產商品的品牌價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