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確診嬰翌日復陰 糞含特濃病毒36天

2020-09-08
■左起:黃秀娟、陳家亮、陳基湘。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左起:黃秀娟、陳家亮、陳基湘。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芙釵)中大醫學院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即使無腸胃不適,腸道及糞便都帶有活躍的新冠病毒;即便從呼吸道樣本檢測不到病毒,腸道內偵測到的病毒亦有複製能力和傳染性,造成隱形傳播鏈,是全球首次證實。研究團隊透過糞便檢測,發現6名無病徵的嬰兒染疫,其中一名兩歲確診女嬰的糞便持續36天含高濃度的新冠病毒,病毒量更比成人高出100至1,000倍;而成人確診者即使呼吸道已無病毒,糞便仍含病毒。團隊指出,病毒能長期在腸道內存活及繁殖,提醒市民要經常用漂白水消毒廁所、如廁後及為嬰兒「換片」都要注重壎秅帣M潔。

證腸道益菌多有助抗疫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表示,為了解新冠肺炎患者腸道內的病毒活躍及傳染性,今年2月至4月期間中心跟進15名年齡介乎20歲至65歲、病情嚴重程度不同的本地患者,檢驗他們的糞便樣本。結果發現,超過五成的患者即使沒有腸道不適,糞便樣本仍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當中有三人的呼吸道樣本檢測不到病毒的六天後,檢測出其糞便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

此外,研究亦發現,糞便樣本中有大量3'端基因組。她解釋,3'端基因組由患者腸道活躍度高的新冠病毒複製而成,表示患者腸道內的新冠病毒有傳染性和複製能力。研究亦從糞便樣本中發現,傳染性較高的患者,其腸道微生態都有較多病原體,以及較少製造「短鏈脂肪酸」的益菌,證實清除患者腸道內病毒及改善腸道微生態是治療新冠病毒的新方向之一。

香港第二波疫情出現後,研究團隊為超過2,000名從海外返港的嬰幼兒及有需要人士做糞便檢測,當中六名三歲以下兒童確診,他們都沒有病徵,陽性比率為0.28%。當中有一名兩歲女嬰入院時呼吸道檢測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但翌日已回復陰性,但她的糞便樣本持續36天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

嬰糞含毒量高成人千倍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基湘表示,該名兩歲女嬰的糞便樣本含病毒量,較團隊跟進的三分之一成年人樣本的病毒量高出100至1,000倍,證明病毒的傳播期長,不容忽視。

他續說,進行糞便檢測能夠自行取樣,減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而且過程無痛,適合嬰幼兒和其他收集深喉唾液樣本有困難的人士使用。

他又提醒,康復者的糞便仍有傳染的可能,處理其排洩物時要做好個人壎矷A照顧康復的嬰兒亦要注意,廁所應以漂白水清潔消毒。

中大醫學院院長及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表示,中大新冠病毒檢測中心昨日正式啟動,預計每天能夠完成高達2,000個樣本檢測,亦會專注做糞便檢測,透過壎芵p收集從高風險地區回港及屬於高風險的嬰幼兒及對於痰液或鼻咽樣本提取有困難人士,收集糞便樣本做檢測,找出隱形患者,斷絕社區傳播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