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養生坊 > 正文

秋分燥邪易傷肺 宜顧護脾胃滋陰潤燥

2020-09-24

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共六個節氣,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今年,秋分剛過,這是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西曆9月23日前後,正屬秋季中間,晝夜等長。秋分,從字面之意即為秋天之半也,在四季不明顯的亞熱帶氣候不一定能感到秋天已過半,但天氣卻變得愈來愈乾燥。初秋餘熱與燥邪相合便成「溫燥」;當踏入深秋,氣溫轉涼,與燥邪結合則成「涼燥」。燥邪最容易侵犯肺與大腸,令人出現皮膚乾燥、兩眼乾澀、鼻癢咽燥、口乾舌燥等情況。■ 文:藍永豪博士(香港中醫學會教務長)圖:藍永豪資料圖片

秋分後,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而人體氣血也開始逐漸內收。根據中醫順應四時養生原則,秋冬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宜注意顧護脾胃,同時飲食少辛增酸以養陰潤肺;適度增加運動,注意早晚防寒;早臥早起,多做深呼吸,放鬆心情,排解憂鬱。秋分一般都在中秋節附近,喜慶之時容易多吃肥膩厚甘之品而損傷脾胃,故需要多加注意以護中焦。

精神調養宜清淨樂觀

秋季宜保持清淨樂觀之心,要做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達至清心寡慾、心境淡泊寧靜,抱茈面`心看待事物,這樣便有利於神志安寧,收斂神氣;總要使心情舒暢,切忌久久沉溺於悲憂傷感之中。具體而言,多增加室內陽光照射,以日光消除陰翳,減輕抑鬱情緒;適當喝點花茶、吃精美甜點及少量香蕉,以改善心境;培養興趣愛好,如專注於琴棋書畫等即可轉移注意力,又能陶冶性情。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

天高氣爽之時,不宜熬夜和貪睡賴床,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為的是使肺氣得以宣發。位居南方的香港天氣還感濕熱,時而颱風驟至,但天氣變幻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可能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要注意茼蝡p薄適中,避免影響人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提防受涼感冒。

運動調養應循序漸進

踏入秋季,天氣逐漸涼爽,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時期,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煉以身體發熱,微微汗出,鍛煉後以感到舒適為標準,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方案,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瑜伽,八段錦、戶外散步登高、慢跑、跳社交舞、短程旅遊等以增強抵抗能力。老年人、體質虛弱者要注意運動適度,提防運動後出汗過多讓邪氣趁虛而入之餘,亦不宜選擇運動量大而身體不勝負荷的運動,避免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飲食調養宜滋陰潤肺

秋分後燥氣當令,燥邪易傷肺,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滋潤的食物,如燕窩、梨、川貝、杏仁等,並益胃生津的芝麻、百合、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等柔潤食物。燥邪易使腸燥,讓人有排便問題,中藥芝麻以成熟種子入藥,性平味甘,能補益肝腎,養血益精,潤腸通便。飲食中加少量的芝麻油,用芝麻做菜、做粥等,有利改善腸燥便秘。

其次,所謂「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b、薑、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適當多食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等味酸生津的果蔬。

秋分後食療取散寒滋陰

適合在秋季食用的食譜有很多,一般具有滋陰潤燥、健脾祛濕作用,常見的秋季食療包括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冰糖梨子川貝湯等。當中的生地黃性寒味甘,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蓮子性平味甘、澀,能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百合性寒味甘,能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銀耳性平味甘、淡,能滋補、潤肺、養胃、生津;冰糖養陰生津、潤肺止咳,梨性涼味甘、微酸,能清熱、降火、生津、潤燥、化痰、止咳、潤肺,川貝母性微寒味甘、苦,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秋分前除了要滋陰防燥外,還需要慎防中暑等熱證;相反,秋分後則以散寒滋陰為主,因為秋分為陰陽各半,故筆者介紹「秋梨杏仁玉竹百合鵪鶉湯」,能夠適合不同體質的人士滋陰潤燥之用。

材料(4人份量):秋梨2個、甜杏仁30 g 、玉竹60g、百合 60g、紅蘿蔔 200g、鵪鶉1隻、陳皮 1塊、生薑2至3片。

做法:玉竹、百合及陳皮用清水洗淨,浸泡約半小時,陳皮刮去內囊;紅蘿蔔用清水洗淨,切成塊件,鵪鶉宰好後洗乾淨內臟,然後剁成塊,放入熱水中焯幾分鐘後撈起,連同備好的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1至2個小時,最後加入適量食鹽調味。

功效:梨性涼味甘、微酸,歸肺、胃經,能清熱、降火、生津、潤燥、化痰、止咳、潤肺;甜杏仁性微溫味微苦,歸肺、大腸經,能潤肺、平喘、止咳、潤腸;玉竹性平味甘,入肺、胃經,能補陰潤燥、生津止渴,能治肺胃陰虛燥熱之症;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心經,具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兩藥合之能滋補心肺,預防燥邪傷津;鵪鶉性平味甘,歸脾、肺、肝、腎經,能健脾、消積、滋補肝腎、止瀉;陳皮性溫味苦、辛,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生薑性微溫味辛,能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另外,紅蘿蔔能滋陰養顏,下氣調中,若節日飲食太過,可以用白蘿蔔取代紅蘿蔔以增強消食化滯之效。

注意:紅蘿蔔具利腸作用,食後能潤腸通便,脾虛洩瀉者宜慎食或少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