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生活點滴:舌尖上的美德

2020-10-03

■ 王玉鳳

有的人說,歲月多靜好,是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還有對詩歌的嚮往與遠方。有的人說,人間多清歡,是除了琴棋書畫詩酒花的追尋還有對聚散離合苦辣酸的從容與看淡。但我卻深信節儉不但是一個人行為上的自律和修養,更是一家人甚至全社會所共同參與發揚的道德和風尚。

「民以食為天,居安而思危,節儉多餘慶,未雨先籌謀。」教書育人的父親時常在我耳邊跟母親談詩論道。小時候的我卻打心眼堣ㄢ萲w這些高深的學問,卻對吃比較感興趣。記得我八歲那年,恰巧碰上當中醫的外公來我們村堨X診,病人家平時是炸油條的,為了感恩,硬是送給外公一捆油條說是給孩子吃。

俗話說得好:「饞貓鼻子尖」。嗅到了誘人的香味,我馬上就猜到是外公來了。我剛要開吃,卻被母親叫住了。「丫頭,你的玉米糊糊還沒喝完呢,可不能見到油條就不喝它了!」說話間就跟在我身後,手媮棳毼茖漸b碗糊糊,「娘你不知道這糊糊可難喝了,還卡得我嗓子疼,娘還是你幫我把它喝了吧,反正我要去吃油條,要不就倒掉得了。」我撒蚍b不耐煩地說道。「丫頭,這次你可要自掃門前雪,你娘說的是對的,但你說要倒掉這糊糊我可就要批評你了。只有做到不浪費,我才會有充分的理由獎勵給你油條吃,否則就讓你乾饞撈不荂I」本來這次我還想仗茈~公給我撐腰,誰知他竟「高人一等」想出這麼個餿主意。於是乎,我和弟弟不由分說,不但糊糊一掃而光,竟還將全家人的碗筷刷得乾乾淨淨。

外公一邊誇獎我們一邊拿來油條說:「這一口一口的飯就是一粒粒的汗珠,雖然我也不會背什麼汗滴禾下土的詩,但做到比說到更重要,你們外公我就從來都沒有浪費過一粒米。」說完就磕了磕他那裝滿故事的煙袋鍋,外公說的不假,他經常不讓康復了的病人為報答他而破費,請他喝酒吃飯,而是習慣一個人坐在中醫書桌前乾啃饅頭,這也許就是別人老喊他「張大善人」的真正原因所在吧!

那次當荍琲滬悼L還將掉在地上的一粒花生米拾起,然後搓去那層薄薄的紅衣,不但不覺得丟人還吃得津津有味。他講究細嚼慢咽,平時吃飯他還教育我們這樣做才有「吃飯的模樣」,不但可以避免因狼吞虎嚥而漏掉飯菜,還可以有助於消化,減輕胃的負擔。他還說只有對自己碗堛熄滬t責的人才是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人。事先能吃多少盛多少,因為「眼大肚子小」盛多了或者不合口味就耍賴,那些理由都站不住腳,我們應該對每一口飯菜心存感恩,它們不但能讓我們長身體,還能讓我們長見識,所謂的「一樣米養百樣人,像豬八戒那樣自私的人,吃得再多再好又有什麼用?我們不但不捨得浪費,還要好好體會它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是不是應該在開吃之前先想一下長輩或者它的來歷呢?畢竟我們所享受的勞動果實,是建立在母親不懼寒暑的張羅和父親不懼風雨的播種耕耘中的。」

都說廚房百事最瑣碎,其實吃飯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流傳在我們身邊的一種文化。

聽外公這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仔細想想,作為廚師的母親,她更希望我們能頓頓吃上好的,怎奈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惹的禍。從小病秧子的我全靠外公的針灸與草藥存活,他說的話最能打動我,也最能讓我在潛移默化中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他做過的事更就像烙印一樣,我喜歡把它們放進我很能藏事的腦海堙A然後再應用到自己的小事務中去。哪怕是生活在物質條件豐富的當下,無論是自家吃飯、聚餐或是宴請,我都會珍惜每一道菜、每一滴湯的來之不易,並像當年外公教育我的語氣那般告訴孩子和家人,節儉打包並不丟面子,相反只有不懂得感恩和珍惜,才是真正的厚顏可恥。

從「儉以養德,靜以修身」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葛亮和劉備的這幾句話曾經一度被外公說破嘴皮。時至今日,一生醫術了得卻兩袖清風的外公早已追隨他的古籍藥典而去,而他留給我的許多中醫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尤其是關於節儉方面的理念和認知卻讓我受益匪淺,就像盛開在我們舌尖上的美德,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感悟或恪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