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各界搭台搭梯 助港青成超聯人

2020-10-22
■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舉辦香港各界青年座談會,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舉辦香港各界青年座談會,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

各界青年座談學習習主席講話 陳冬鼓勵融灣區演繹精彩人生

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昨日下午,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舉辦香港各界青年座談會,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中聯辦副主任陳冬應邀出席並講話,他表示,習主席在深圳再次專門談到香港青年,充分表明了國家對香港青年發展的高度重視及對香港青年發自內心的關心關懷。他鼓勵香港青年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舞台上演繹精彩人生,希望社會各界共同為香港青年發展搭台搭梯,推動他們成為大灣區聯結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幫助他們成就人生夢想。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子京

陳冬表示,當代香港青少年是伴隨香港特區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從總體上看,這一代青少年是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受到了反中亂港勢力的操控和錯誤思潮的誤導。從非法「佔中」到「旺角暴亂」,再到去年的「修例風波」,都暴露出香港青少年問題的複雜性和嚴峻性。

他指出,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強,要增強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關鍵是做好教育引導。在內容上要突出重點,要幫助香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方式上要注重創新,教育引導要用青少年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方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提高青少年工作的實效性。

指灣區機遇更勝異國他鄉

他指出,回歸20多年來,香港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香港也面臨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香港青年面臨學業難、就業難、創業難、置業難等痛點。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團體,要努力為青年發展搭台搭梯,幫助更多青年從暫時的困難中走出來,轉變觀念、開拓進取,為香港繁榮穩定貢獻聰明才智,實現自身的夢想和價值。

陳冬強調,對香港青年而言,大灣區提供的機會與可能性,遠多於一個香港,更勝於異國他鄉。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他們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通曉中西文化與中英兩文三語,可以更好推動灣區與國際市場實現更高程度接軌,成為大灣區聯結世界的「超級聯繫人」。

國家始終對港青期許關切

他又指,去年「修例風波」給香港社會蒙上了政治陰霾,但國家對香港青年的深深期許和殷殷關切始終如一。我們要以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推動香港青年工作再出發,努力為香港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讓他們感受到國家和全社會的關心關愛,更好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

座談會由全國人大常委、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主持。全國青聯副主席霍啟剛、梁宏正以及香港各主要青年團體負責人、各界青年代表共27人出席座談會。大家圍繞推動香港青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香港青年對祖國的向心力等方面,發表了意見建議。

大家一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青年創造了更多發展機會,香港青年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個人事業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交匯融合。

青年代表發言

香港青年學生動力基金會召集人 吳傑莊:捨棄舊觀念 敢抓新機遇

習主席在重要講話中強調了「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這是時代給予青年一代的禮物和挑戰。當下的香港青年創業意願高,擁有國際化視野優勢,創新想法多,但是在港創業面臨租金及人力成本較高、創新金融發展相對滯後,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為這幾大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天然方案。我呼籲港澳青年應該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放棄傳統老舊的「只留港」或「只留澳」的觀念,勇於果斷地抓住機遇,走出本地,實現自己的就業目標和創業夢想。

尚乘集團董事會主席兼總裁 蔡志堅:擁抱新時代 關注三領域

我認為青年工作和發展需要?重關注三個關鍵領域:第一是科技經濟與數碼形態的連接。香港青年需要學習和擁抱新時代新科技的發展機遇,學會利用新科技平台充分參與、培訓和發展。第二,創新創意思維的共享。青年應該擁抱創新創意思維,發揮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和潛力。青年應秉承?創新創意的思維,真正深入學習,真正與內地更多優秀青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發展。第三,人才發展和持續的培育為重中之重。希望未來通過對於人才培養事業的推動,可以為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打造人才基地貢獻力量。

香港新青會會長 陳月明:破壁壘思維 促發展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次產業上的配合發展、資源市場的共享、文化的共融,大灣區各個城市都將利用這次歷史機遇實現發展與升級。 吸引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更是思想上、行為上的融入,這必須要特區政府的支持與配合,而首要是破除早年潛伏的政治壁壘思維,拆除人為的地緣壁壘障礙。習主席同時總結了深圳特區發展的寶貴經驗, 包括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 ;必須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須全面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這四點都值得香港學習借鑑。

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主席 駱勇:消兩地誤解 掃心理障礙

要促進港澳青年增強對祖國向心力,首先是要正本清源,破除兩地青年心理障礙,縮短兩地青年心理距離。要讓香港青年真正認識到,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是要讓香港「內地化」、「邊緣化」,而是繼續保持香港的優勢和特色。其次,要深入了解不同政治光譜的香港青年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覆出現的問題,解放思想,打破階層,深入群體。此外,解決問題時,正確的事要大膽說、大膽做。只要對「一國兩制」有利的,對香港青年發展有利的,就應該通過政府施政、媒體宣傳、基層活動等等,多維度全方位開展。如果不敢面對青年對內地的誤解,不敢觸碰敏感的兩地關係,香港的困局,特別是青年的發展,都將難以解決。

香港鳳凰衛視副採訪主任 ?芷淵:增加三種力 助升向心力

習主席重要講話中提到,要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就要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增加其「彈力」、「重力」和「摩擦力」。其中「彈力」強調彈性,不僅限於面對面實地考察和交流,還要「線上線下」雙軌並行,透過社交平台和「網紅」進行宣傳,推動粵港澳青年交流,以及培育香港青年對內地的認識。而「重力」則是讓粵港澳青年「相互吸引」,在學業、就業、創業方面深入了解,讓青年親身體會大灣區發展的速度和活力機遇,發揮粵港澳青年優勢互補。大灣區制度史無前例,本身就存在「摩擦力」。要解決香港青年的困境和訴求,就要透過深度交融,匯聚人才,善用「摩擦力」並轉為「向心力」。

與會人士感受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主席 陳晴:抓灣區機遇 趕發展尾車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深圳已經不是40年前的深圳,但香港好像還是以前的香港,因此大灣區是香港非常重要的機遇,甚至是香港趕上發展潮流的「尾班車」。香港仍然具有國際大都會的優勢和國際視野,香港的年輕人必須要抓住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在國家發展的框架下實現自己理想。

加強兩地青年互動、互助、互融,需要增加深層次的交流,不能只停留在國情教育和夏令營,而要增強交流的針對性。例如分成不同的年齡組和興趣班,就大家關心的課題和項目進行深入交流。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青委會主任 王紹基:擁廣闊視野 助攜手共進

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始終牽掛?香港青年人,更寄語大家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自己作為青年的一分子,深深體會到香港青年缺乏起居生活、事業發展、專業拓展及創科創業的空間,故大家應把握這新時代的機遇。

為此鼓勵青年要有自信,並更多了解自身城市的歷史文化和體制發展,從而明白香港和大灣區城市是一脈相連,從中開拓更多共同發展機遇。而且香港青年有?更廣闊的世界觀,是有能力有責任引領灣區青年攜手一起走出去,讓世界見證「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和行穩致遠。

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創會會長 莊紫祥:推便利政策 予更多優惠

深圳特區40年來的飛速發展證明了改革開放道路的正確性,作為由香港回內地創業的一輩,我認為大灣區平台有?無限商機,所以香港青年應該抓住發展時機,接軌祖國灣區發展,勿被別有用心之人蒙蔽雙眼,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腦袋去想。

同時亦建議兩地政府可合作推出更多便利政策吸引港青,包括每年畢業季在香港高校設立大灣區企業招聘會,並加快港青入職程序及保障工作簽證;推動灣區城市與香港的稅務融合,確保港青在灣區實現低稅金。此外,可考慮向港青給予更多交通優惠,真正實現一小時生活圈。而在教育方面,特區政府可設立交流基金,並開設香港到內地交流的必修課,讓學生有機會認識國家。

香港江蘇青年總會副會長 林顥伊:離開舒適圈 勇迎新事物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在這個新時代,大家應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以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並勇於接受新的事物,否則「習慣」將會成為前進的最大障礙。港人特別是青年面對未來前路,除了要強化自己,還要有「改革」、「創新」、「有勇氣」的心態,才能發揮好香港的優勢,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這合作平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新的機遇。

香港福建社團總會青委會秘書長 吳志龍:各界齊努力 增強向心力

習主席在重要講話中要求做好青少年的工作,體現了中央對香港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青少年是香港和國家的未來,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能沒有青少年的參與。粵港兩地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為香港青少年在大灣區實習、學習、生活提供支持,促進香港青少年與祖國內地的廣泛交往、深度交融,增強香港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