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青年議政】中史教育重構國民身份

2020-10-27

穆家駿 中學教師 教聯會副主席 全國青聯委員

歷史教育無論在任何國家當中,從來都是建構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渠道,在課程文件訂立的宗旨都寫了「培養優良的品德,以及個人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及責任感」。所以怎樣的歷史教育可以達到上述目標呢?有人提出「中國歷史獨立成科」,筆者以為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己國家的歷史必修必讀理應是作為國民的基本要求,但香港卻在回歸後第20個年頭才真正開始落實。獨立成科必修之後,教什麼內容?怎樣去教?這就成為了我們需要思考的重點。

2018年5月,初中中國歷史修訂課程大綱中,把「香港史」首次加入中國歷史科。這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之前的中國歷史和歷史科課程一直沿用20多年前的版本,「香港史」更一直奇怪地置於歷史科之內,現在的撥亂反正來得真的太晚了!但這樣的撥亂反正居然還有論者認為把香港史置於中國歷史的主軸下會貶低了香港。筆者反問一句,「一國兩制」也是「一國」在先,沒有「一國」的保障哪來「兩制」的實施?把香港史置於整個國家的歷史之中,不就更看得出香港在中史不同階段的角色嗎?

其次,無論在初中和新高中中國歷史的課程中採取「詳近略遠」的原則,初中中二下學期已經開始涉及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史,直到中三級更是全年都在環繞中華民國、抗日戰爭至新中國建立後直至改革開放為止的這段歷史。不過,對於新中國建立後的歷史整體而言,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都是負面多於正面,「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都是詳細說明,但對於抗美援朝卻一言兩語輕輕帶過。所以一位香港學生,儘管在本地中學修讀六年的中史,對於這些歷史很有可能還是一片空白,不會認識那些令我們今天可以享有安定繁榮的「最可愛的人」!

歲月靜好,只因有人為你負重前行!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兵朝鮮七十周年的紀念日,電視節目中播放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曲時,反思我們的歷史教育居然連這麼重要的歷史都忽略,國民身份認同又該從何談起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