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抗擊新冠肺炎】中醫揭新冠康復者多屬「氣虛」

2020-10-29
■局方與多間中醫藥學院及中醫診所合作研究。圖為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資料圖片■局方與多間中醫藥學院及中醫診所合作研究。圖為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資料圖片

未知是後遺症或染疫前原體質 免費覆診411人受惠

醫院管理局昨日召開記招指,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即使康復出院,仍會有氣促、乏力、咳嗽、睡眠差等不同症狀,而局方今年4月開展「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為新冠康復者提供免費覆診,至今約有411人求診,而局方上月開始與本港三間大學的中醫藥學院和提供有關服務的中醫診所合作進行研究,初步顯示中醫療效良好,大部分人接受中醫治療後情況均有好轉,而研究發現最多求診的康復者屬「氣虛」體質,故會分析病人的體質與感染新冠病毒有否關連。■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恆諾

醫管局至今約向2,800名出院病人發出邀請信,邀其接受「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暫有411名康復者使用有關服務,當中以50歲至69歲群組的177人佔最多,而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6個月內可參與,將獲提供最多10次中醫內科門診服務。

局方上月開始並與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及7間提供「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的中醫診所合作,計劃招募150名使用與或曾使用服務的病人進行研究,期望進一步了解中醫體質與感染新冠肺炎是否有關,並就中藥預防、治療及康復計劃提供臨床證據。

目前暫有71名病人參與研究,當中不少出院後仍有失眠、氣喘、乏力及咳嗽等症狀,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中大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埔區)註冊中醫師翁霆耀解釋,出現有關症狀或與病人肺部仍在康復有關,病人不論年紀,大部分接受中醫治療後情況均有好轉。

出院嗅覺減退 經針刺有改善

其中一名19歲的康復者表示,出院後不但感到乏力,多走幾步就會疲倦,更仍有嗅覺減退問題,一度擔心自己會否永久失去嗅覺。翁霆耀指出,該名青年經辨證為「氣陰兩虛」,處方沙參麥冬湯合蒼耳子散,並配合自費的針刺治療,覆診第五次後情況已大幅改善,現合共覆診九次,已沒有乏力問題,嗅覺亦有明顯改善,每日有數小時可聞到氣味,情緒亦因而好轉。

浸大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指出,康復者主要分臨床表現為氣短乏力、疲勞、納差、噁心、腹脹、大便乏力及舌淡白苔膩的「肺脾兩虛型」,以及疲乏、氣短、口乾、出汗、食慾不振、大便乾結、乾咳、痰少、煩躁、舌乾、脈細或微弱的「氣陰兩虛型」兩種,醫師會按病人有否出現其他症狀,以及透過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以調整處方。

問卷調查了解康復者體質

另外,有關研究向康復者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他們的體質,結果發現71名參與研究的康復者中,以易氣促的「氣虛質」;痰多、肥胖及情緒差的「痰濕質」;以及口乾、舌苔發黃的「濕熱質」佔最多,分別有17%、16%及13%。不過,卞兆祥表示暫未能證實病人的體質,是新冠病毒帶來的後遺症還是感染前原有體質,需要更多數據才能分析兩者的關係。

醫管局中醫部主管黃巧雲則表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雖屬自願性質,但期望會有更多康復者使用,以便收集更多臨床數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