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珍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 廣東省總商會副秘書長
34萬家中小企業,佔全港工商機構總數98%以上,安排120萬個就業崗位,約佔除公務員外總就業人數45%。穩住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就穩住了半數普通百姓的生計。在國際貿易增長嚴重減緩下,港中小企業又遭新冠疫情重創,陷入發展困境,能否搭上國家「十四五」發展快車,共享國家發展紅利,既是關係「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大事,也是關係香港繁榮穩定、民生福祉的大事。助力香港中小企業順利搭上國家發展快車,關鍵要把握好三個關鍵:
第一、廣泛凝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集體意識。香港GDP已先後被上海、北京、深圳超越,面對內地特別是深圳發展勢頭,香港出現「香港內地化」「香港邊緣化」「被規劃」「失去香港特色」等悲觀悲情論調,這背後既有攬炒思潮滲透蔓延的影子,更多是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進而逐步生成為新的危機和悲觀意識。
這些悲觀理解既不符合國家決策的本意,也與「一國兩制」的制度框架及發展邏輯相差萬里。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角色和地位從未改變,無需自卑,但確實需要引導全社會將個人利益和目標融入集體大目標,用集體目標同化個體目標,由此內生激發化解危機和發展轉型的動力策略,及時調整再出發。
第二、致力優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政策環境。香港要清醒看到,過往的優勢地位,不可避免累積了順風順水的「躺贏」心態和故步自封的慣性思維,對殘酷形勢變化既沒有足夠的思想心理準備,也沒有足夠的勇氣魄力順勢而為。
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新發展格局的集結號。對香港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把激發內地需求潛力帶來的機遇,轉化為切合香港實際的具體行動,不畫地為牢,不故步自封,不懼怕全球化帶來的激烈競爭,用好用足國家系列支持政策,制定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支持措施,推動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提高港澳與內地之間物流通關效率,促進人員、物資、資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動,逐步解決制約香港中小企業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
第三、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香港的繁榮,是中國繁榮的一部分,香港的發展,也是中國發展的一部分。香港除了發達的金融服務外,香港的會計、法律、信息資訊、人才培訓都是亞洲翹楚,專業服務能夠提供幫助內地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滿足更高標準的發展需求,香港完全有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及專業服務發達的優勢,精準對接各地需求與全球供給,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香港的前途和命運繫於國家,與國家發展、全球化結構調整同步,正確認識全球化秩序中國日益顯著的主場角色,與內地互補同行,才能利用好已有的全球化優勢來加持中國的改革發展,在新一輪內外經濟大循環中實現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