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銘博士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福建省僑商聯合會會長
矚目的中共第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同日公布。與前幾次五年規劃相比,十四五(2021 - 2025年)規劃恰好站在「第二個一百年」的起點,也是中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階段。五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這一鄭重宣示,再次彰顯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定力。
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到港澳的內容雖然只有一句: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但中共中央10月30日就傳達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於會上表示,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央將進一步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港澳同世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而且,五中全會部署的構建新發展格局、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對全國也包括對香港的要求。從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信息看,中央政府看重香港作用的態度很明確。
首先,鞏固提升競爭優勢,顯示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儘管受去年黑暴及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但香港國際金融活動仍十分活躍。根據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截至2020年10月,納斯達克以接近400億美元排名全球IPO金額第一,而上交所和港交所分別以350億和300億美元緊隨其後,分列二、三名。由此可見,港交所在亞洲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依然顯著。投資者用實際行動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投下信心一票。
第二,建設國際創新科技平台。這也是中央政府近年一直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政策的持續。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香港擁有深厚的科研基礎、完善的市場環境、高度國際化、發達的資本市場和服務業,因此極具條件繼續發揮連接內地和國家科技創新合作。開放合作和科技自立自強並不矛盾。所以,香港大有可為。
第三,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五中全會前夕,深圳紀念建立特區四十周年,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向全世界宣示,中國不會受到任何外部干擾影響,一定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是五中全會精神體現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這個過程中香港配合國家發展,無論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等獨特優勢,相信都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五中全會認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此,前四十年香港這扇對外開放的窗口,今後要對外和對內雙向開放。
五中全會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香港不僅經濟界人士要研究五中全會精神,從中尋找商機,特區政府官員更要準確領會,以便在全面貫徹「一國兩制 」方針實踐中做到主動有為。希望特首林鄭月娥延後到本月25日宣讀的施政報告有創新思維,不僅單向要求國家給予政策支持,更要展現當家作主的承擔,促進香港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踏上快車道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