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南亞漢「陰轉陽」 調查揭因病毒量極低

2021-01-25
●確診尼泊爾裔男子Dilip早前先後到社區檢測中心和流動採樣站檢測病毒,結果均呈陰性。圖為廣東道流動採樣站。 資料圖片●確診尼泊爾裔男子Dilip早前先後到社區檢測中心和流動採樣站檢測病毒,結果均呈陰性。圖為廣東道流動採樣站。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居於佐敦的尼泊爾裔男子Dilip(個案9741)早前先後到社區檢測中心和流動採樣站檢測病毒,結果均呈陰性,其後不適送院後才證實確診。食嬪膜帢M家團隊就其「陰轉陽」事件展開調查,昨日公布跟進結果,指病人病毒量偏低(CT值33),其早前在社區採集的樣本病毒量更極低(CT值39),超出一般核酸檢測能準確驗出陽性反應的水平。專家估計,可能病人病發後多天才檢測,故反覆測試時有機會出現時陰時陽情況,若首次就診時檢測則會較理想。

食嬪蝌頇F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及其團隊就個案進行覆核及分析,昨公布跟進結果,指出該名患者本月13日向私家醫生求診,當時已出現病徵,惟未有檢測,患者其後於本月15日及18日分別於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及廣東道的流動採樣站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但他18日當天不適送院,醫院檢測呈陽性,證實確診。

分析發現,病人病毒量偏低,血清抗體測試亦呈陽性反應,顯示傳播病毒風險較低,而病人早前在社區採集的上呼吸道樣本,經覆檢後顯示有病毒反應,惟病毒量極低,超出一般核酸檢測能準確穩定地驗出陽性反應的水平。

專家:與檢測準確性無關

專家估計病人或病發後多天才採樣,故反覆檢測時有機會出現時陰時陽情況,這情況在分子生物檢測領域並非不尋常,與相關化驗程序的檢測準確性無關,若患者首次就診時檢測會較理想。

至於該個案的兩名無症狀緊密接觸者(個案9811及9812),食嬪蔚兩人均曾於本月18日上午在廣東道流動採樣站檢測並獲陰性結果,翌日入住檢疫中心後再採樣,驗出弱陽性反應,兩人入院後檢測終確診,且病毒量偏高(CT值介乎16至24),顯示檢測者早前有可能處於潛伏期的早期階段,故依靠一次性陰性檢測結果不能完全排除受感染的可能性。

壎籵嬝@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媒體使用「假陰性」用詞不標準,解釋不少人一開始檢測陰性,後不適再測試時發現是陽性,這只代表病人一開始沒有或僅有微量病毒故不易檢出,不代表之前結果是「假陰性」。

她強調,檢測結果視乎採樣時機,不只是社區檢測中心,任何採樣地方都可能發生這種時陰時陽情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