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駿 中學教師 青年民建聯副主席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
踏入2月,國際社會不斷刷新西方對「自由」二字的演繹。美國華爾街的券商利用拔網線告訴全球投資者什麼是「市場自由」、「交易自由」;英國利用通訊管理局的一道限令,告訴世人所謂「言論自由」,居然可以把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在英國廣播的執照直接吊銷,理由是CGTN在去年7月播放了一則視頻存在政治屬性,違反了英國媒體要求其中立的原則,因此採取懲罰措施。
值得留意的是,英國方面早在去年7月就做出了相關裁決,但懲罰卻在半年多後才公布落實。時間點上顯然與英國正式脫歐、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等一系列的事件高度吻合。正是英國宣布撤銷CGTN在英廣播執照的同一天,拜登就發表了他就任總統後第一場關於外交政策的演講,首要內容當然是繼續渲染「中國威脅論」,並且聲稱要「修復與盟友的關係」,目的顯然是要聯合盟國圍堵中國,所以CGTN事件可以理解為英國政府對拜登的「投名狀」。
向來精於政治計算的英國政客有其盤算,尤其是英國脫歐之後,歐盟與中國簽署了《中歐投資協定》,法國總統馬克龍已表明,不會與美國一道對抗中國。英國唯有挺美國,從美國身上換來在脫歐中失去的利益。
現代戰爭不一定以熱戰爭形式發生,畢竟大國都有足夠毀滅對方的核武器,因此在科技領域、經濟貿易以及意識形態上出現摩擦與對抗更普遍。過去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科技戰,可以說拉開另類戰爭的帷幕,現在轉到意識形態,重點當然在傳媒,尤其是新冠疫情下各國的處理方式被媒體報道之後高下立見。
在CGTN「被下架」前,作為中英兩國主流媒體的CGTN和BBC分別就武漢爆發疫情一周年做了互相採訪對方民眾的系列報道。BBC記者來到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門口,公然污衊武漢實驗室洩漏病毒,再加上他被武漢實驗室保安人員拒絕內進的畫面,明顯要營造「中國掩蓋疫情」的氣氛。
與之成強烈對比的,是CGTN對英國「逃離武漢者」的報道。去年一月底,英國動用撤僑專機,從武漢撤走國民。一年後,曾搭乘撤僑專機回國的英國人接受CGTN的採訪時表示,英國政府欺騙了他們,希望當時留了在中國,因為武漢封城幾個月就徹底解決了疫情,反觀英國政府的抗疫措施,從「群體免疫」到被迫封城,政府將人民的生命健康置於經濟發展之下。CGTN的報道確戳到英國政府的痛處。
新冠疫情可以說是各國政府施政的「鏡子」,究竟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新自由主義可以解決這個世界級難題,還是我國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為世界發展提供新辦法?
媒體是在信息化時代的另一面「鏡子」,把握好傳播真相的工具,才能在世界角力中增加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