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中華民族多元統一歷史悠久

2021-02-15

許楨教授 香港智明研究所副主席

近日,香港電視台正播出一套以北宋時代遼國為背景的連續劇。筆者未有細看,卻想對遼國在漫長國史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對當代中國國際形象的影響,發表一些淺見。簡言之,中國定都北京,反映自隋唐以來,中國人就成為長城內外的主人。中華民族多元化,以漢族為主要民族,卻又不限於漢族,此歷史少說也有一千年。

或許為了製造新鮮感,上文提及的連續劇中,演員的造型甚有異域風情。創立遼國的契丹人,確實也有左衽等別於漢族的服飾文化。然而,從考古發現看來,遼人外觀最讓後世吃驚處,竟然是與漢族幾無差別。宋遼連年交戰,但由文物佐證得知,遼朝甲冑實在讓愛好者「好生失望」,其和唐甲、宋甲只有微不足道的差異。

遼人從來稱宋國為南朝,視當時的天下為「南北分治」。由於遼國被宋金所滅後,其部分皇族耶律氏西遷中亞復國;因此,中亞、東歐的民族,即以契丹代指中國。直到今天,俄文的中國一詞拉丁化後變為「Kitaya」,後綴「ya」表示地名,音、意等同英文的「nia」,而「Kita」就是指契丹。頗能代表香港的國泰航空,其英文名也用Cathay「契丹」代指中國。

自漢唐以降,憑藉地利,在西方諸族當中,中亞、東歐民族對中國的認知,自然較西歐民族具體。直到清末民初,位於塞北的張家口,一直是足與上海、廣州分庭抗禮的對外商埠。從張家口到外蒙庫倫的國際商道,將海量的中國絲綢、茶葉、瓷器運往俄羅斯、中亞諸國,再轉售西歐。

在過去一千年歷史中,越是統一強盛的中國,就越開放包容,無論政治、軍事還是商貿,都拒絕蜷縮於長城之內。該部連續劇以「燕雲」為名,所指地區就是北京、張家口乃至晉北一線。

地理上跨越長城,在民族上就兼有胡漢。盛唐君主既是中國天子,也是北亞、中亞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就多次強調胡漢一家。直到末代王朝清朝,其皇帝也身兼蒙古大汗與青藏活佛的身份。就此而言,遼宋等國合組成一個分治的中國,即契丹人的南北朝政治觀,有其文化淵源和歷史依據。

隨後定都於燕雲地區的元、明、清,基本恢復盛唐領土,跨有長城內外的統一中國。中國人不局限於漢族,中國也不局限於塞內,少說已有上千年,這是再清楚不過的道理,也是今天中華民族與領土組成的事實根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