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無關「從切」實「從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2]     我要評論

潘國森

 常有年青朋友說我喜歡「咬文嚼字」,這個成語可褒可貶,視乎語氣和上文下理,才可以定論。若要讚,是指遣詞用字時細心推敲;若要彈,則是說在賣弄。其實我對於修辭不特別斟酌,但是在討論問題時,對核心「術語」的定義比較重視。無他,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小朋友暗諷我賣弄,我只覺得算是中性的評論,廣義一點看問題,喜歡寫文章的人誰不賣弄?一點都不賣弄又怎能取信於人,或者引起共鳴?

 當然,弄清楚名詞術語的定義,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誤解,無論是學術上的辯論,抑或是茶餘飯後的閒談,這「咬文嚼字」其實很有益和有建設。不弄清楚話題的真實本質,很容易變成各說各話,「牛頭不對馬嘴」。

 今天對香港「粵語正音運動」的爭論,實在不宜簡單化為「從切」和「從俗」。這個分法對我們被編派為「從俗」的一方很不公平,若要按「從字輩」來命名,我情願承認「從師」或「從賢」。「從師」是指我們反對將「何氏正音」定為一尊的人,所學的粵語讀音絕大部分自小由師長所教,包括學校的老師和家中的父母長輩。我們只是尊重世代相傳的傳統,正如談錫永教授所講,不可能人人都錯而只有何文匯一家正確。此外,還有「從賢」,除了小時候親炙的師長之外,還有長大後遇上有學問的前輩。其實過去我差一點就全相信了「何氏正音」,但是後來再細心閱讀「尊何」、「反何」的資料,再學人翻《廣韻》,才有個初步概念。再分辨「尊何」的人識字多,還是「反何」的人學問高,自然要「從賢」。當然,如果一個常用字在同一用法時有兩個以上的常用讀音,很可能兩個音都要保留和尊重。

 其次,「從切」的提法也不正確。因為按照反切來切音,永遠切不出廣府話的「中入聲」,「從切」就要取消中入聲。比如bak音,「迫」是陰入聲、「百」是中入聲、「白」是陽入聲。當然今天許多人將迫字誤作與逼相通,那麼「逼迫」就變成「bik bik」而不是「bik bak」。本報讀者熟識的文化界前輩容若先生就曾指出,他年輕時「迫擊砲」是唸作「bak擊砲」而不是現在的「bik擊砲」。閒話表過,言歸正傳。若按《廣韻》審音,「迫」和「百」都是「博陌切」,二字同音。如果「從切」,豈不是「一百」要變成「一迫」?還有「發」、「八」、「壓」等常用字都是中入聲,又怎可以「從切」?「何氏正音」既然自稱按《廣韻》,我們自然要問為甚麼「構」要按《廣韻》讀「救」不讀「扣」(現時各電視台的新聞報道都是這樣讀),但「溝」卻不敢按《廣韻》讀「gau」而仍用「kau」?

 所以,我認為香港教育當局和「粵語正音推廣協會」對中小學師生講一套「正音」只能正名為「何氏正音」,其審音原則是「從何」而不是「從切」。

 不正名必有礙於繼續理性討論。

相關新聞
百家廊•山寨文化:草根的新衣 (2009-01-12) (圖)
生活語絲•《彩色旅程》五集 (2009-01-12)
思旋天地•十件大事 (2009-01-12)
一網打盡 •「祝福」「朋友」 (2009-01-12)
琴台客聚•無關「從切」實「從何」 (2009-01-12)
翠袖乾坤•抑鬱症是甚麼模樣? (2009-01-12)
太極人生•衡以勢順 (2009-01-12)
百家廊•安靜與沉著 (2009-01-11) (圖)
杜亦有道•爸爸在天涯 (2009-01-11)
隨想國•危與機 (2009-01-11)
師人物語 •婚禮與創意 (2009-01-11)
琴台客聚•無限風光此樓中 (2009-01-11) (圖)
翠袖乾坤•雅與俗 (2009-01-11)
醫情識趣•大減價與購物狂 (2009-01-11)
百家廊•美國圖書館—溫馨的記憶 (2009-01-10) (圖)
生活語絲•豪華的順峰牌樓 (2009-01-10)
隨想國•有與無 (2009-01-10)
海闊天空•長遠耕耘旅遊資源 (2009-01-10)
琴台客聚•小思舊詩勾沉 (2009-01-10) (圖)
翠袖乾坤•日本妻房現代版 (2009-01-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