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零八年訪港旅客人次增長不如預期,總數約二千九百五十萬,只差那區區五十萬也過不了三千萬這門檻,如果沒有奧運、如果內地旅客增幅稍細,情況更差。
零九年展望如何?沒有人肯預測,即使有東亞運動會這個大利好因素,旅遊界憂慮今年訪港人次出現負增長。
金融海嘯、經濟不景,導致遊客減少,是最容易、最就手的藉口,可是,歐美和長線遊客按年下降,已是不爭事實,當局不能自我陶醉於內地客的數字中。
發展旅遊只有一個問題:「遊客為什麼要來?」或許,具體一點問,「有什麼是香港特有、別處所無,必須親身來港體驗?」
歷史文化、本土風情、自然景色等旅遊資源,香港擁有不少。過去三個世代,內地開放,全球化激起國際開發旅遊熱潮;香港舊有特色在缺乏刻意存續經營下,陸續消失,新景點、新項目的設計又流於短視、淺薄,競爭優勢此消彼長,遊客流失在所難免。
迪士尼和昂坪吊車無疑有相當號召,與香港社會卻是格格不入,遊客出了樂園、離了吊車,就無法繼續保有那份興奮愉快。其他現有項目中不乏可吸引旅客的,國際龍舟競渡、花車巡遊、萬人盆菜、長洲搶包山等都是好節目,可惜,主辦者因循塞責,年年按例、次次照辦,沒有深思熟慮的長遠耕耘。
如何使每個項目創出特色,是嘔心瀝血的,舉例,國際龍舟賽期間,可以有嶄新設計:現場佈置回復「楚式」、工作人員一律「楚服」,盡量爭取賽場附近街道和店舖配合,臨時增添古裝,讓遊客彷似入了時光隧道,發思古之幽情。
又舉一例,盆菜之吸引,在於菜餚可口與圍村風味,如果能將吉慶圍改裝為盆菜圍,風味十足。有人會笑我痴人說夢,畢竟,香港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因此,也不會有「新天地」和「后海酒吧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