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端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在八、九十年代有三位知名學者,即已故的董樂山、施咸榮、梅紹武,因為他們三人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朋友們常把他們戲稱美國所「三劍客」。
說他們相似,首先,三人都是翻譯家。他們的翻譯成就,我在2005年2月至8月為《中華讀書報》策劃和組稿的「開放的翻譯家人物譜」中,已經做過簡要介紹。這裡我要特別強調的是「三劍客」思想的開放。早在「文革」之前,董樂山、施咸榮就著手選材翻譯了一批西方新思潮的作品,也就是所謂內部發行的「黃皮書」。梅紹武也早在六十年代就開始翻譯和研究美國阿瑟.密勒的戲劇了。搞翻譯,思想就必須開放。這一點,「三劍客」為後人做出了榜樣。
其次,三人都為研究美國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董樂山翻譯的《冠軍的早餐》、《一九八四》等一批美國名著,讀者早已熟知,其實他那本《美國社會知識辭典》所起的作用更不能低估。施咸榮參與翻譯的《戰爭風雲》以及他獨譯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麥田捕手》,編者注),在當年可謂給讀者送來了對美國一種全新的印象。梅紹武專心研究美國現代戲劇,受到了美國戲劇家的關注,阿瑟.密勒特意為他組譯的《阿瑟.密勒劇作選》寫了前言。據說,美國所以前主要注重研究美國政治和經濟,自從引進了「三劍客」之後,對美國文化的研究得到了明顯加強。
最後,三人經常一起參加各種會議和學術活動,他們之間的合作也十分融洽。在美國所,董樂山是李慎之請來的,資歷算最老;施咸榮是董樂山介紹引進的,但他當過美國文化研究室主任,後又升副所長,職位算最高;至於社會影響,梅紹武似乎稍大一些,一則因為他是梅蘭芳先生的公子,二則他還連當過幾屆全國政協委員。
我是1978年在廣州會議上認識梅紹武的,《譯林》創刊後,我又慕名向施咸榮求教,經馮亦代的介紹,又結識了董樂山。後來《譯林》在揚州、蘇州、南京開會,「三劍客」幾乎有請必到。因為董樂山,使我又認識了在美國的乃兄董鼎山。八十年代,董鼎山幾乎每期為《譯林》寫稿,及時報道了美國文壇最新的信息。大概是1984年,因為梅蘭芳與南通實業家張謇曾經是世交,張謇的孫子、時任江蘇省副省長的張緒武,邀請我陪同梅紹武夫婦前往南通參加紀念張謇的活動,此後我與紹武及其夫人屠珍更熟了,聚會的機會也更多。
明年就是《譯林》創刊三十周年,追思往事,我最懷念的就是曾經關心、幫助、指導過《譯林》的許許多多的前輩和朋友,其中當然也包括美國所「三劍客」。其實,美國所何止「三劍客」,高手之多,應該是「N劍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