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蔡倫的光榮與悲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蔡倫

李恩柱

 兩年前美國《時代》周刊公佈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國的蔡倫榜上有名。介紹文字云:「蔡倫是中國古代一名太監,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發明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和竹子等壓製成紙。」這個說法在性質方面肯定沒有錯誤,也是比較科學的,但時間上似乎不盡圓滿。實際上,造紙術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換句話說,蔡倫之前就已經有了造紙術,並非蔡倫時才有。西漢初年人們就已經用廢舊麻繩頭和破布為原料製造麻類植物纖維紙了。

 上個世紀30年代,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甘肅等地先後發掘出西漢時期製造的紙。不過那時製造的紙纖維鬆散,工藝複雜,產量也不高,不利於書寫。蔡倫出現以前,竹簡和絲綢是製作書籍「紙頁」的主要原料。竹簡笨重,而絲綢價格昂貴,實用性都很差。西方國家在紙張未引進之前,大多數書是用牛皮紙和羊皮紙構成,希臘人、羅馬人和埃及人則喜歡用紙莎草紙。牛羊皮紙和紙莎草紙都是稀罕之物,造價很高。

 到了東漢蔡倫,改革了工藝,紙的品質和產量大幅度提高,人們稱這種紙為字「蔡侯紙」。公元2世紀,紙張的應用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後來,中國人就向亞洲其他地區出口紙張。公元751年,中國的造紙工人當了阿拉伯俘虜,不久,造紙業就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發展起來。12世紀,歐洲人從阿拉伯國家把造紙技術學習到手。可惜,世界上知道蔡倫名字的人並不多。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今湖南耒陽縣)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只是一個小宦官。永平十八年(75)秋,漢明帝駕崩,年僅19歲的劉炟繼位,是為漢章帝,改元「建初」。章和二年(88),章帝駕崩,年僅10歲的劉肇繼位當了皇帝,竇皇后此時也就成了竇太后。由於皇帝年幼,朝中一切大權盡歸入竇太后手中。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中常侍是東漢地位較高的宦官,負有傳達皇帝詔令和掌管文書之責。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工作坊。當時的紙張還有些粗糙,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精美的紙張,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受到和帝稱讚。和帝死後,鄧后選了個出生才一百多天的殤帝繼位,但稱帝不久這位嬰兒皇帝就夭亡了。鄧后再立13歲皇侄劉祜繼位,即安帝。安帝履登大位的初期,鄧太后自己仍然把持朝政,蔡倫繼續受到重用,被封為「龍亭侯」。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鄧太后卒,安帝親政。蔡倫因為當初受竇后指使參與迫害安帝祖母宋貴人致死、剝奪劉慶的皇位繼承權而被審訊查辦。為免遭侮辱,蔡倫自盡而亡。

 蔡倫的人生軌跡,後人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加以思考,倘僅從科學發明的方面來看,發明、創新等等實在不是用嘴說說就可以奏效的,權力的支持,政府的關懷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素來,人們樂意把聰穎、勤奮和刻苦作為科學發明的首要因素,這一點不假。凡是取得一點成績的人,沒有一個是智商低下的,也沒有一個是懶惰的。蔡倫取得成績,與他沒有一門心思追求官位大有關係,因為只有如此才會把時間和精力用於製造器物上,才有可能學習、改進生產技術。然而大的發明非有官方的支持不可。聰慧、勤奮等等只能是取得成功的「通用件」。蔡倫獲得支援的方式在我們看來是有低俗成分的。不過平心靜氣想一想,封建專制社會一個宦官獲得上層支援的方法,除了和掌握大權的統治者搞好關係外,實在不可能存在更好的方式。尤其,當權力持有者視科學技術為無物、為玩物的時候,要獲得支持更充滿無奈和辛酸。

 宦官是什麼?是宮廷的僕人,是皇帝的奴才,他們的發跡和沒落都與皇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繞過皇權隨心所欲地自由發展根本不可能。蔡倫投靠主子,目的可能很複雜,未必非要創造出一種新產品,但他體內蘊藏的發明家的素質便立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獲得了一定物質支持以後,創造、革新等等,便獲得了萌芽的機會。南朝范曄在《後漢書.宦者列傳》中稱「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漢代有些時候,科技有較大的發展,與侍弄科技的人得到「善其能」的讚譽有些關係。當然,蔡倫後來被封侯,不能看成與他的發明創造有根本的邏輯關係,是專制政權塑造的政治環境使然也說不定。蔡倫一生在內廷為官,身居列侯,位尊九卿,最後卻以慘死告終,這既是他個人的路向問題,也是社會環境使然。

 科學創造無國界,但同時科學創造無法脫離政治,這已被人類發展史所證明。可是,為了獲得創新空間,用盡畸形的手段、施展渾身解數,「公事私辦」,無論如何也是社會的一種悲哀。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歐體真功講硯田 (2009-01-20) (圖)
古典瞬間•回到魏晉過大年 (2009-01-20)
亦有可聞•古代祭祀用的牛 (2009-01-20)
豆棚閒話•蔡倫的光榮與悲劇 (2009-01-20) (圖)
文訊•讀中文 看世界 (2009-01-20)
歷史與空間:逝去聲音的再現:聽杜煥的南音 (2009-01-17) (圖)
開卷有益:揭秘中國古代節日的盛典 (2009-01-17) (圖)
古典瞬間:蘇軾論遊士失職 (2009-01-17)
亦有可聞:節令早春來 己丑願人美 (2009-01-17)
文訊:文房四寶展 (2009-01-17) (圖)
歷史與空間•同是天涯愛書人(下) (2009-01-14) (圖)
豆棚閒話•舊時手爐今寵兒 (2009-01-14) (圖)
古典瞬間•《金瓶梅》中「訪」年俗 (2009-01-14)
文訊•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2009-01-14)
歷史與空間•同是天涯愛書人 (2009-01-13) (圖)
古典瞬間•唐朝使者訪日軼事 (2009-01-13)
豆棚閒話•陸深與「伊尹負鼎」 (2009-01-13)
來鴻•美國所「三劍客」 (2009-01-13)
亦有可聞•秋扇搖風 (2009-01-13) (圖)
歷史與空間•漢字文化圈與東亞的「拉丁語」 (2009-01-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