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卷有益:揭秘中國古代節日的盛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圖說中國節》 作者:大喬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一版

 ■舒 蠹

 我敢保證,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中國究竟有多少個本土節日。

 對此,很多人士可能要扳著手指一一數來,反駁我的荒謬。但是,假如這個時候有人問你,「聽說過『燕九節』、『填倉節』、『挑菜節』嗎?」或者,你知道中國古代的人們每年要祭祀多少偶像嗎?估計,十個人中間至少有九個人會大搖其頭。

 我個人童年時期在外祖母家曾經見識過祭拜火神的儀式,做儀式的人們板著面孔,非常嚴肅;觀看的人們滿街滿巷,非常熱鬧。

 又,昔日讀書,讀袁宏道的《滿井遊記》,其中開篇說到:「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至於這花朝節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節日,一直不太明白。問老師,老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這個問題,直到遇到了網絡,「百度」一下,才知道所謂的「花朝節」其實就是「挑菜節」。而中國古代,鞭春勸農,新正拜賀,元宵花燈,三月踏青,端午競渡,七夕乞巧,中秋拜月,三秋嘗新,重九登高,冬至餛飩,臘八佛粥,……每個節日,都惹得古人隆重慶祝一番。

 ——事實上,我自己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麼多的、名字稀奇古怪的節日。就是淵博和迂腐之如孔乙己之流的老先生,恐怕也未必曉得如此多的本土文化信息,更何況我們這些忙忙碌碌的現代人呢?

 畢竟,我們和一二百年前的,甚至是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中國人相比,已經有了太大的差距。時光,慢慢把一些風俗和文化都打磨和風蝕掉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說,你都不能否認,上述的一些詞語和概念事關鄉村中國,在這片土地上,某些文化概念和節日曾經大大方方地存在過。這些東西,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曾經與我們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填倉節,就是一個與農耕有關的節日。在古代,糧倉滿囤本來就是食不果腹的人們一個美好的願望。人們創造出這個節日,想來與寄希望於解決溫飽不無關係。至於倉神,最早則據說是被視作靈物的倉星。《晉書.天文志》裡說:「天倉六星,在婁南,穀所藏也」,說的就是這顆星。但是,在中國,普遍還有另外一種現象,那就是把文化的概念寄托在某些強大的人物身上。比如門神,因為唐太宗的緣故,就成了尉遲敬德和秦叔寶。一千多年來,這哥倆站在家家戶戶的大門口,從來不嫌疲倦。倉神也是如此,在古代,倉神被附會成了韓信。清代韶公《燕京舊俗志》裡講到,「相傳倉神為漢代開國元勳韓信,俗稱之曰韓王爺,不知何所根據而然。其神像係一青年英俊者,王盔龍袍……」

 這樣說來,就給人一種掉書袋的嫌疑。但是,無論你是否承認,要想把這些信息傳播給現代都市裡的人們,還真需要擺這麼個龍門陣不可。在中國的古代,節日名目繁多。而這些節日,本身也絕對與農業生產有關係。如果你仔細翻看一本叫做《圖說中國節》的書籍,你就會發現。中國的節日,實在是太多了。古人日常生活所要經歷的繁文縟節,實在是太複雜了。這種生活方式,如果放在節奏和頻率日益加快的今天,估計會很讓一些人感覺不耐煩……

 但是沒有關係,在今天,在情人節、平安夜和元宵、中秋一鍋燴的今天,已經有民俗學家做了相關的統計和研究。其研究的依據不外乎一些古書,比如《漢書》、《晉書》一類的歷史書籍,比如《長沙縣志》一類的地方志,再比如《東京夢華錄》、《國朝會要》、《本草綱目》等等雜七雜八的古代隨筆、醫學著作或者其他你平時都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回頭一顧的雜書。這些研究最後結集下來,並且出版了,湊成了我們面前的這本《圖說中國節》。在春節將至的當口,在今天,給我們平添了積份文化氣息和思古的情懷。

 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讀物,《圖說》一書確實內容豐富。尤其是對那些情感豐富、敏感而喜歡懷古的文化人士而言,應該更有一定的吸引力吧。

 我們和更遠的先民,骨子裡流著一樣的血液。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無論何時何地都有人熱衷於文化典籍類研究的緣故。西諺云:「懷舊,是永久的時尚。」我們身邊的的事情,想來大抵如此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逝去聲音的再現:聽杜煥的南音 (2009-01-17) (圖)
開卷有益:揭秘中國古代節日的盛典 (2009-01-17) (圖)
古典瞬間:蘇軾論遊士失職 (2009-01-17)
亦有可聞:節令早春來 己丑願人美 (2009-01-17)
文訊:文房四寶展 (2009-01-17) (圖)
歷史與空間•同是天涯愛書人(下) (2009-01-14) (圖)
豆棚閒話•舊時手爐今寵兒 (2009-01-14) (圖)
古典瞬間•《金瓶梅》中「訪」年俗 (2009-01-14)
文訊•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2009-01-14)
歷史與空間•同是天涯愛書人 (2009-01-13) (圖)
古典瞬間•唐朝使者訪日軼事 (2009-01-13)
豆棚閒話•陸深與「伊尹負鼎」 (2009-01-13)
來鴻•美國所「三劍客」 (2009-01-13)
亦有可聞•秋扇搖風 (2009-01-13) (圖)
歷史與空間•漢字文化圈與東亞的「拉丁語」 (2009-01-10) (圖)
亦有可聞•漢朝的救濟型房屋 (2009-01-10) (圖)
豆棚閒話•關羽的「剛而自矜」 (2009-01-10) (圖)
古典瞬間•一勺江湖萬里 (2009-01-10) (圖)
文訊•《道德經》多種語文版本展覽暨道教書展 (2009-01-10)
歷史與空間•過雲樓與顧榮木 (2009-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