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兩部假宋版《漢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14]     我要評論

李國濤

 我很愛讀歷史小說家高陽的史著,因為言必有據,而且徵引豐富。近來我讀他的《柏台故事》,述清代御史言官的事情,涉及政事文事頗多。在《季振宜》一節裡,說江蘇泰興人季振宜,順治年間曾為浙江道監察御史,他號滄葦。「季滄葦之享名,既不以其官,更不以其富,是由於他的藏書。」在藏書方面,他在清代很有地位。此文中提到:「近人有『一知』者,作《古書作偽種種》,內一節云:余嘗於北京書肆得殘本汪文盛刻前漢書首冊,印極精,藍綾包背裝。首頁有季振宜大印三方,真跡也。竊怪此不過正德、嘉靖之佳刻耳,何以令延令季氏珍愛如是!後二年乃於滬市得此注本漢書之餘卷,每卷前汪文盛銜名一行,俱剜去,補以舊楮,上鈐季氏朱文長方印,恰可泯去剜補之痕。原印皆真品,無可疑者。此事有兩種可能:季氏即為作偽之人;或原印流落書估之手,用以作偽。若云季氏為人所愚,視明刻為宋版,則殊不類。」高陽先生下面說:還是季氏作偽。「無非冀得善價。……售書於鹽商及鹽官。」如揚州大商人馬曰琯的小玲瓏山館的藏書,就有許多來自季振宜的藏書中。

 讀到這裡我想,以前似乎在什麼地方也讀過關於這部書的述說,而且也是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和議論。想來想去,是的,是黃裳文章裡說過。一查黃氏文集《榆下說書》(1982年初版),有《古書的作偽》一文,查文集《書之歸去來》,也收入此文。黃裳說,買古書總免不了上當。他是這樣說的:「我卻買到過他(季振宜)所藏的《漢書》。那是明代正德嘉靖之間汪文盛的刻本,一些都有不難識別的。但在卷前卻珍重地鈐了『御史之章』等三方大印。以後在每卷首,又鈐了『季振宜藏書記』朱文長方印。細看那鈐印之處,恰在『唐顏師古撰』(顏師古是唐代人,作《漢書注》——本文作者注)一行的所在。而顏氏銜名之下卻有挖補的痕跡,原來汪文盛的銜名被挖去了。那用意是明白的,是企圖滅去明刻的痕跡,冒宋刻的,而作偽者恰是季振宜自己。」

 我沒有查出高陽所引的、那位筆名「一知」的作者到底是哪一位。我起初以為那就是黃裳,因為兩篇文章,一題《古書作偽種種》,一題《古書的作偽》,極相似。文筆似乎也略近。但是後來我查黃氏《來燕榭集外文鈔》,早年的文章都在,卻沒有這個筆名的出現。我想那「一知」一定是另外的一位藏書家。這樣說來,對同樣的明版《漢書》,用同一種方法挖補、用同一個印章遮掩。這不成了一個偽宋版《漢書》的製造作坊了嗎?果然如此,則賣掉一部還可以,連續地賣還行嗎?季振宜畢竟也是有身份、有名望的人物,大約不至於如此吧。另外又當如何解釋呢?也許倒是那位「一知」先生猜得有道理,就是季振宜家敗落以後,他的圖章落到書商手裡,書商又有兩部明代汪文盛刻的《漢書》,書商不在乎其他,只在乎錢,於是就製造出兩部假貨來。而這兩部偽宋版《漢書》,又都到了兩位行家的手中眼底,於是就有了以上的一段巧合故事。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湯顯祖的臨川四夢 (2009-02-14) (圖)
豆棚閒話•從箱根到伊豆 (2009-02-14)
古典瞬間•兩部假宋版《漢書》 (2009-02-14)
開卷有益•聊贈一枝春 (2009-02-14) (圖)
文訊•外傭故事.核心家庭再思──兼談文化研究的界隙視觀 (2009-02-14)
更 正 (2009-02-14) (圖)
歷史與空間•風雅豈止在「簽名」 (2009-02-11) (圖)
豆棚閒話•裡通外國而裡恨外國者 (2009-02-11)
古典瞬間•從搏虎者到「文侯」 (2009-02-11) (圖)
亦有可聞•袁枚的招姐與招兒 (2009-02-11)
文訊•用文字,見證我城歲月光影 (2009-02-11) (圖)
歷史與空間:七寶阿育王塔不能成謎 (2009-02-10) (圖)
豆棚閒話:剖腹與《武士道》 (2009-02-10)
古典瞬間:名著古今談 (2009-02-10) (圖)
亦有可聞:美國總統的「謙卑」 (2009-02-10)
文化世態:古代官場的「拜門」 (2009-02-10)
來鴻:沁園春.元 宵 (2009-02-10)
歷史與空間•不從老去優餘歲 卻向琴中苦用心 (2009-02-07) (圖)
豆棚閒話•苦味的散文 (2009-02-07) (圖)
亦有可聞•「細雨騎驢入劍門」 (2009-02-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