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細雨騎驢入劍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07]     我要評論

李國濤

 幾天前讀《麗莉.布瑞斯珂的中國眼睛》(美國帕特麗卡.勞倫斯著,上海書店出版,2008),這是萬江波等三位譯的,研究五四作家凌叔華及新月派與英國「布盧姆斯伯里」社團間關係的書,內容極豐富,第一手資料也多。我讀到第129頁時,看到凌叔華與朱利安.貝爾合譯的一首中國古詩,其最後一句云:「Riding a donkey in the/rain through/Che Men.」我認識的英國字不多,但我憑著「騎驢」、「雨」,還有「劍門」,就猜到,這是陸游那首著名的《劍門道中遇微雨》。雖然我對於陸游的詩也讀之甚少,但這一首我早會背,而且這個意象早就深深印入腦裡,極為深刻,一見即能聯想起來。當然,如果注意書頁下的註解,也會看到譯者在註解裡引出了全詩。但是我沒看註解就記起了:「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怎麼「騎驢」這件普通事在詩裡就這麼令人關注呢?於是我來了興趣,就翻錢鍾書《宋詩選註》。錢先生在註裡廣徵博引,說:「韓愈《城南聯句》說:『蜀雄李杜拔』,早把他們在四川的居住和他們在詩歌裡的造詣聯繫起來,宋代也都以為杜甫和黃庭堅入蜀以後,詩歌就登峰造極……——這是一方面。李白在華陰縣騎驢,杜甫《上韋左丞丈》自說『騎驢三十載』……此外像賈島騎驢賦詩的故事……『詩思在驢子上』的名言等等,也彷彿使驢子變為詩人特有的坐騎——這是又一方面。兩方面合湊起來,於是入蜀道中、驢子背上的陸游就得自問一聲究竟是不是詩人的材料。」原來,在一個名句後面竟有這麼多的名句在前,而且有這麼多的故事在前。現在,經凌叔華和朱利安.貝爾合譯成英文的詩句裡,還有沒有這種味道呢?我看是沒有了。雖然他們是名作家,是詩人,但譯過來的中國古詩,已然失去原有的魅力。這是文化背景、文學傳統無法同時譯過去的難題。

 我又找來朱東潤先生的《陸游傳》來看。我看他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在什麼樣的心情中,寫下此詩。原來陸游在乾道五年(1169)調到四川夔州(今天的奉節)任職,不久又調到南鄭。南鄭在現在的陝西南部,是川、陝交界地方,也是南宋抗擊北方敵人的前線地帶。愛國詩人陸游很樂意在這裡工作,因為可以直接參與抗敵。但是不過兩年,朝廷內部有人事變化,原先抗金的將領王炎奉調回京——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又調來一位大將虞允文代替王炎。這位虞允文在抗金行動上就不如王炎那麼積極了。這時,王炎的班子就散了,原先在漢中南鄭的官員們,各自調到另外的地方任職。而陸游也調到成都去。就是在這種情況和情緒中,陸游從漢中的南鄭出發入川,向南而行。也巧,我看了一下地圖,陸游這次行走的路線,大體正是2007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區的東北一線。他由漢中向南,經廣元、劍門、江油、綿陽,走向成都。那時,他的心情當然不會好。建功立業的機會沒有了,報效國家的熱情沒用了。而且,一個年近五十的人,家道已中落,兒未婚,女未嫁,官當不上,回家的路費都成問題,怎麼辦?他一生熱愛寫詩,寫了那麼多。他會想,也許一生只此一事可以告慰自己了。但是,還有問題。「此身合是詩人未?」——我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詩人呢?這個問題是問得很沉重也很傷心的。據朱東潤先生和許多研究專家說,陸游的詩是從入川以後,尤其是在到了南鄭前線以後,才有一個大的轉變,變得更成熟更大氣,變成中國第一流的詩人。也許,當時陸游自己也並不完全自信這一點。於是,「細雨騎驢入劍門」,權把自己當一流詩人,也帶一點自嘲與無奈吧?寫得輕鬆,但是,有痛苦。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不從老去優餘歲 卻向琴中苦用心 (2009-02-07) (圖)
豆棚閒話•苦味的散文 (2009-02-07) (圖)
亦有可聞•「細雨騎驢入劍門」 (2009-02-07)
來鴻•詠花詩三首 (2009-02-07)
文訊•《翰墨風神——故宮名篇名家書法典藏》 (2009-02-07) (圖)
《商城故事──銅鑼灣百年變遷》 (2009-02-07)
歷史與空間•古代的燈會經濟 (2009-02-04) (圖)
豆棚閒話•裴秀與托勒密 (2009-02-04)
亦有可聞•從摺扇到腰扇 (2009-02-04)
古典瞬間•蘇軾與馬盼盼 (2009-02-04) (圖)
開卷有益•負暄促膝味偏長 (2009-02-04)
歷史與空間:繁體字「申遺」的迷思 (2009-02-03) (圖)
古典瞬間:宋朝也有假鈔 (2009-02-03)
亦有可聞:新春探梅香雪海 (2009-02-03)
豆棚閒話:在歷史這面鏡子面前 (2009-02-03)
來鴻:沁園春.新年書紅 (2009-02-03)
歷史與空間•圖像——一種原始溝通媒介的現代意義 (2009-01-31) (圖)
文藝縱橫•文學版圖的建立與資料保存 (2009-01-31)
亦有可聞•功也蝙蝠 罪也蝙蝠 (2009-01-31)
豆棚閒話•感謝他們帶來了娛樂精神 (2009-01-3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