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五四」運動時大學生遊行抗議的舊照片。
章 雋
今年香港要施行「新高中」制,中學教育學制改成了三年初中加三年高中。這一變,不只是讀多少年書的問題,讓學生在學校裡學些什麼也要變,這也讓教科書出版者很敏感。教科書從來都是香港出版行業的一大重頭戲,這塊地盤重要到哪家業者也不敢忽視,學制一改,教科書和參考書都要積極應戰。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是商務印書館的旗下企業,他們出了一套「新視野中國歷史」讀物,說是「支援教學」,「已列入新高中課本適用書目表內」。早就有媒體報道說,改了新高中以後還是會重理輕文,物理化學最熱,英國文學很冷。但,一是「科目有冷門,考場無小事」,冷門不等於不重要;二是中國歷史和公民教育最有關係。這一類的書籍市場,有經驗的出版人絕對不會拱手讓人。
上個星期,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就在商務印書館美麗華旗艦店辦了個「新高中中國歷史講座」,題目是「承傳與轉變:五四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檢討與創新」,主講人是策劃出版過《國寶》、《紫禁城宮殿》、《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的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雄博士。他選擇講這個題目,應該和學術研究背景有關,他自己專研中國近代思想史,出過《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這樣的書。今年又逢「九」,是歷史上很多大事的周年,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選擇這個題目很有意思。
那天筆者去到現場,討論廳裡已經坐滿了人,進去前在接待處,還被問到是哪家中學的,看來那天聽眾不少是中學老師。陳萬雄對聽眾說,他這次講座是想說:五四倡導的觀念,經九十年的試驗,面對當前中國文化的發展,從傳承和轉變的角度來檢討傳統文化,是今天很迫切的課題。而且,九十年前五四運動所提出的文化思想的種種課題,其實到今天還沒有解決,沒有完,還在影響中國文化思想的走向和命運。
陳萬雄認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參與者和傳統文化一刀兩段這種看法其實太絕對化。當年那些文化運動的「大將」說話偏激,是因為在當時的那種情緒氣氛下,為了顯得自己反傳統的論調徹底,人們會不惜講出聳人聽聞的效果。如果誤解了這一點,就會影響今天對「五四」的研究。
陳萬雄說,歷史的真相,是那一代人是在破壞中建設,那代人其實對中國文化傳統很有講究。比如陳獨秀為母親守喪就是傳統士人的做法,他還寫過一本《小學識字課本》,到八十年代才被人認出來。當年在文學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文學研究會」,宗旨也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
另外一個真相,是那一代知識分子其實也和辛亥革命一脈相承。陳萬雄說,他們和辛亥革命的革命者不是兩群人。比如創立嶺南畫派的高劍父和陳樹人都是革命者;寫《中國大文學史》的謝無量是孫中山的秘書;新儒家的首倡者之一馬一浮,是中國第一個翻譯德文《共產黨宣言》的。陳萬雄認為,因為他們同時兼備革命者和知識分子兩種身份,所以才能站得高看得遠,開創出一種風氣。
陳萬雄講完後接受聽眾提問。台下一屋子的聽眾應該有不少是中學老師,但老師們發問很多和講題「五四」無關,而是紛紛發表對中國文化傳統斷絕的看法,現場相當熱鬧。
「五四」是個複雜的問題。以前中國內地講到現代文學,開口閉口都要說五四,現在說的沒以前多了。台灣以前不能提,但現在研究水準很高。兩岸的情況都在變,香港要怎麼在中國歷史科目中讓學生理解「五四」,是個很有意思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