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保就業」要長短兼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7]     我要評論

陳鑑林 立法會議員

 應對金融海嘯的首分財政預算案終於揭盅,今次預算案以「保就業」為主要基調,正確對焦。不過,社會部分人士質疑保就業的措施充滿水分,當中大部分職位都是「短期和臨時職位」,未能符合公眾期望。然而,在追求「保就業」之時,我們更應審視「保就業」的原理,科學理性地認清何謂「保就業」。如果只是主觀地抱有不切實際的、脫離現實的期望,我們只會越趨悲觀,自亂陣腳。

 批評「保就業」措施水分多的觀點主要有二:一、短期、臨時和實習職位多,真正長期的穩定職位比例偏低;二、新創設的職位無法回應金融銀行業等首當其衝的失業重災區的需求。

 應對上述兩種觀點,應從「保就業」的措施分短期和長期兩方面去理解。首先,就業職位從來都與經濟掛鉤,穩定的長期職位,來源不外乎政府和私營企業。經濟疲弱時,企業資金短缺,根本不可能創造長期職位。所以,毋須巨額注資又能靈活調配的短期和臨時職位,在這時期大派用場。這些職位,具有「密集」和「過渡」性質,既能滿足臨時的就業需要,又能填補職場短期內無法自我平衡的問題,是政府創設大量短期職位的主要原因。

 其次,現時失業重災區在建造業,政府加快工程先緩和這方面的失業情況,無可厚非,以後還要進一步處理其他行業的失業問題;再者,由於職位屬短期性質,期望這些職位能應對各行各業失業人士的需要,現實上是不可能的。社會工作強調協助求助者調適自身,加強自我能力,以適應環境轉變,應用這種觀點讓求職者應對不同工種,比起只求政府提供「百搭」職位,更為可行。所以,應推動實習培訓為失業人士增值,其他行業的失業人士也應從短期職位中調適自身,學習協調。不過,長遠而言,解決失業問題,最根本的始終是強化經濟,確保內需,才是「保就業」的重點。

打好經濟基礎 才是治本策略

 如果我們認同經濟穩健是創造就業的根本良方,那麼,我們沒有理由不認同預算案中的大前提:鞏固根基,推動區域經濟,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投資未來,為香港向外擴大各種可能的服務需求從而增加職位。經濟有自身的規律,我們不可能期望政府是「魔術師」,在財政預算案中大灑金錢,便可「創造大量長期又穩定的職位」。顯然,政府的邏輯思維,正是依從經濟規律:就業職位必然與經濟強弱掛鉤。經濟強,失業率降;經濟弱,失業率升。政府必須做好本分,強化經濟,以求經濟早日復甦,這是「保就業」的根本原理。只是要做到經濟復甦並非一躍而蹴的事情,在這段過渡時期,「保就業」的焦點就落在短期、臨時和實習培訓一類的職位上。

 預算案中政府堅持審慎理財原則,堅持打好香港的經濟基礎,是更治標治本的保就業經濟策略。不過,正因職位主要由企業產生,政府加強支援中小企的措施需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仍要一段時間才可復甦,這意味著不少家庭可能面對經濟困難,短期職位未必完全配合個別需求,一些應對這類家庭困難的失業援助和救濟措施,亦應強化。

 其實,創造短期職位在金融風暴和沙士時期,都是常用的應急措施,在公佈今次這分預算案之前,外界亦鮮有反對多開設這類職位,大家也理解到「職位的可貴」,不論長短。然而,何以今天才像「如夢初醒」,紛紛批評這些職位毫無用處、一文不值?將失業問題政治化、情緒化,一味講求揠苗助長不講科學經濟分析,這又能為當下陷入經濟困境的香港,帶來甚麼好處?

相關新聞
中美新時代:合作增加矛盾依然 (2009-02-27)
「保就業」要長短兼顧 (2009-02-27)
政府應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9-02-27)
保就業要援助中產白領 (2009-02-27)
嚴肅執法譴責議會暴力 (2009-02-27)
中國維護南海主權應先禮後兵 (2009-02-26)
「撐企業 保就業」需增門路 (2009-02-26)
擦亮「購物天堂」金漆招牌 (2009-02-26)
應對危機 開闢未來 (2009-02-26)
人肉炸彈吳淑珍 (2009-02-26)
務實理性的財政預算案 (2009-02-26)
是時候協助中產人士了 (2009-02-25)
政府應扶持創意產業 (2009-02-25)
強盜後代竟然談起人權 (2009-02-25)
金融海嘯下宜大增煙稅 (2009-02-25)
同舟共濟體現大國風範 (2009-02-25)
創造就業是預算案的靈魂 (2009-02-25)
應對危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2009-02-24)
保險業須與金融市場規管接軌 (2009-02-24)
如何看待活化歷史建築 (2009-02-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