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是時候協助中產人士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5]     我要評論

梁美芬 立法會議員

 中產人士作為本港社會和經濟的中流砥柱,只要他們生活穩定,連帶基層也將一併受惠。而協助中產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莫過於退稅,為此,我建議政府考慮向年薪100萬以下的納稅人退稅15%,以3萬元為上限。此外,鑑於現時銀行大幅收緊信貸,當局應暫免徵收下年度的個人及企業預繳稅,讓他們銀根更鬆動。

 政府上周公布的失業率飆升至4.6%,失業人數增加至15萬7千多人,升幅可謂「又快又狠」。面對這波金融海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令市民寄望甚殷。

 從最新發布的失業數據看來,失業潮影響的不只是製造業或建造業勞工,而是涵蓋各行各業的勞工,例如從事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的勞工,失業率在一季內便由2.3%升至2.9%,升幅為0.6%,這批人多屬中產專業人士。可是,對於以往一直默默交稅、並肩負起支撐消費動力的中產而言,卻甚少人顧及他們的困境。因此,我希望藉本文向政府說一句:「是時候協助中產人士了!」

重奪中產人士的心

 香港的中產人士從來只有交稅的責任,沒有享受福利的權利,猶如路旁的「棄嬰」一般。回顧去年,曾俊華在預算案中已向基層派了不少糖,特首曾蔭權在7月時又再加碼增撥110億,但這些措施對中產的優惠十分有限。為此,我認為司長今年預算案的主調應該多放一些在中產之上。

 中產人士作為本港社會和經濟的中流砥柱,只要他們生活穩定,連帶基層也將一併受惠。而協助中產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莫過於退稅,為此,我建議政府考慮向年薪100萬以下的納稅人退稅15%,以3萬元為上限。此外,鑑於現時銀行大幅收緊信貸,令不少企業缺乏資金周轉,當局應暫免徵收下年度的個人及企業預繳稅,讓他們銀根更鬆動。

 對於派發消費券,本人一直持保留態度,誠如不少學者指出,有關建議行政費用高,且沒有針對性,無法達至預期效用。在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之際,市民只會將派發的消費券用在購買基本生活用品,用於純消費品上的機會並不會十分高。因此,本人一直支持把錢直接用在刀口上。例如,用於直接扶助中小企,鼓勵中小企聘請大學生享有優惠等等,藉以增加就業率,減少待業青年。

 香港屬外向型經濟,因此,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的合作更形重要。最近傳得熱烘烘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特區政府必須更積極重視參與,並以創新思維,重新檢討本港長遠的工業政策,把工業重新定位為本地經濟支柱之一。香港應充分發揮固有優勢,深化CEPA所提供的有利條件,為鄰近地區的工業發展,提供專業和技術人才支援。另外,建議設立「跨境工業政策發展聯絡小組」,規劃整體珠三角工業發展政策。針對本地企業科研不足,建議當局效法新加坡做法,對企業在研發方面的開支,提供稅務寬減,以鼓勵他們投入更多資源。

 雷曼債券、電盈私有化等等令不少市民的積蓄瞬間全失。而要替他們取回公道,唯一的方法是透過法律。但現時本港的法律訴訟費用昂貴,不少專業人士如醫生、教授都負不起有關費用。為此,本人曾於本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放寬法援申請資格」的動議,期望曾俊華能正視有關問題,給中產一個答覆,將普通法援的上限增至50萬至100萬,法援輔助計劃則增至100萬至200萬。

 調高法援上限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要快速解決政府胡亂批准銀行發售迷債的這筆「胡塗帳」,當局有責任提供協助或支付行政費用,以立法形式盡快要求各大銀行各自出資1億元成立「應變基金」,優先賠償給年老或有經濟困難的雷曼苦主。這基金將長期運作,當銀行一出現金融危機,可即時作出賠償。

 除了上述措施外,要惠及全體中產,財爺還可以走多一步。例如外間爭取多時的全面取消外傭徵費;將現時每公升6.06元的汽油稅減50%;豁免商用車輛首次登記費和續牌費一年;暫停徵收排污費一年等。我經常強調,要買這批中產的心並不難,政府只要付出一點誠意便可。

設立失業貸款基金

 要應付當前的經濟危機和失業浪潮,除了暫時照顧失業人士的生活需求外,增加教育及培訓也是不二法門。我建議當局撥款10億設立「失業人士免息貸款計劃」,額外鼓勵新失業人士報讀由各大學或培訓機構舉辦的學位及培訓課程,令他們成功增值轉型,同時亦可安撫他們的情緒。另外,對於那些有意為員工提供培訓的中小企業,當局應給予稅務誘因,例如提供雙倍員工培訓開支扣稅優惠。

 要保持本港的競爭力,維持下一代優良的英語水平十分重要。為此,我建議當局預留1億元,每年資助一批表現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實地前往海外學習英語。此舉既可提升有關人士的英語水平,又可減少現時大多數學校依賴外籍老師去教授英語的需求,為培訓本地高質素英文老師鋪路。

相關新聞
是時候協助中產人士了 (2009-02-25)
政府應扶持創意產業 (2009-02-25)
強盜後代竟然談起人權 (2009-02-25)
金融海嘯下宜大增煙稅 (2009-02-25)
同舟共濟體現大國風範 (2009-02-25)
創造就業是預算案的靈魂 (2009-02-25)
應對危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2009-02-24)
保險業須與金融市場規管接軌 (2009-02-24)
如何看待活化歷史建築 (2009-02-24)
打造香港「淡馬錫」 (2009-02-24)
兩岸的「現狀觀」 (2009-02-24)
從一個港人角度看中國人權進步 (2009-02-23)
提升配套迎自由行商機 (2009-02-23)
兩份報告 一種態度 (2009-02-23)
舊建築 出新天 (2009-02-23)
陳水扁案為何停滯不前? (2009-02-23)
巧實力:希拉里對華如何軟硬兼施? (2009-02-21)
希拉里應展現對華理解和耐心 (2009-02-21)
以內需來支持本港經濟 (2009-02-21)
須看清西方大國的把戲 (2009-02-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