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雲鴻 北京學者
從法理上說,鼠首、兔首等文物屬於中國,中國有權利追索或追償。如果暫時難以辦到,那就把這些文物先放在那裡,終歸會有機會的。我們先用打算購買文物的錢財來發展我們的科技和教育,改善我們的民生,提升我們的軟硬實力等綜合國力,勵精圖治、洗雪歷史的屈辱,這也許是更加貨真價實、腳踏實地的愛國情懷。
100多年前被英法聯軍從中國圓明園竊走的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塑於2009年2月在法國巴黎拍賣。中國被盜文物屢次公開拍賣,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憤怒。90%的中國網民認為,中國有權索回這兩件文物。而中國有關文物機構也表示,這兩件銅像是1860年英法聯軍自北京圓明園偷走的,因此不應參加競拍。多數人以及國家主管部門不贊成從國外回購中國外物。筆者贊同這一看法。
文物流落異國的悲愴與奮進
筆者在英國遊學期間,和許多學者一樣,最想去的是大英博物館。在那裡看到了當年英國殖民者從中國、埃及、印度、緬甸、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等許多地方通過各種渠道搜羅來的百萬計的珍寶,從上萬年前的埃及首飾、幾千年前的許多木乃伊和各類大理石雕像,到中國的甲骨文、周朝鐘鼎、唐代各類唐三彩以及著名的孩兒枕、著名的敦煌壁畫直到明朝的景泰藍折疊屏風、清朝的宮廷珍藏,以及南亞、東南亞地域色彩濃厚的各類宗教偶像,甚至把幾千年前雕刻精美的古巴比倫城門整體搬遷過去,把古代埃及的整體墓葬和石棺也搬遷了去。中國的幾尊儒雅的石雕像則被放置在博物館入口的兩側,拱手禮讓,普及著東方的禮儀。而在中國展廳裡,彌勒佛仍在異國笑得燦爛,依舊是樂得合不攏嘴。
後來,當你能有匆匆的機會在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牛津的博物館、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藝術博物館裡瀏覽,面對琳琅滿目、林林總總,豐富程度可用擁擠和熙攘來形容的類似文物,你一方面會感受到久遠而浩瀚的人類歷史和人類文明的強烈真實和衝擊,你同時也不能不受到更強烈的心靈震撼,不能不發出更強烈的感慨!這些文物的母國當時為什麼落到了這步田地?
據說在展廳展出的物品不及大英博物館總館藏的六分之一,有關中國的寶物和文物更是如此。特別是在中國展廳,心中總是感到悲哀、無奈和強烈遺憾。同時,也不得不為當時工業文明處於領先地位的英國這種處心積慮地搜索所感歎。實際上,有多少文物在當時的殖民地國家被當作一文不值的「破爛玩意」,被當時的西方文物販子幾個小錢就哄走了,中國的敦煌浩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便在當代,又有多少有價值的文物、有價值的遺址或歷史遺跡被掩埋、毀壞而不自知呢?!
自工業革命至今,英國單純具有的物質財富已經非常富足了,而這些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又該值多少錢呢?雖然從國際法上講,這些文物仍屬於它的母國,但人們又有多少能力從英國、法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等國家的博物館裡討回呢?談到中國被掠走的各類文物,國內許多人主張不惜巨資到國外的文物拍賣行去贖回,以顯示愛國情懷。我認為這大可不必。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數以百萬計,你自己的東西卻要用自己的巨資去買回,得不償失。你買得起嗎?那些最寶貴的文物珍品他們會出賣嗎?
從法理上說這些文物屬於中國,中國有權利追索或追償。如果暫時難以辦到,那就把這些文物先放在那裡,等以後再說,終歸會有機會的。我們先用打算購買文物的錢財來發展我們的科技和教育,改善我們的民生,提升我們的軟硬實力等綜合國力,勵精圖治、洗雪歷史的屈辱,這也許是我們損失珍貴文物的另一種收穫吧,也可能是更加貨真價實、腳踏實地的愛國情懷。假如一些地方硬要把巨額款項拿來修建什麼中華文化標誌城,那還不如乾脆拿來到海外回購中國的真文物了。中國當前和今後更多需要做的是,穩健發展、促進民生,並杜絕發生新的文物流失。
加強國內文物保育意識
西方普遍重視文物、遺跡,他們認為越古老、越老舊、越原汁原味的東西越值錢,而嶄新光鮮的東西在他們眼裡反而不值錢呢,重新修繕或推倒重修的建築就大大縮水或貶值了。每個參觀過西方大國博物館和古老城鎮的人都會帶有感受到這一點。在如何對待文物和遺跡、即便是上百年的物件或遺址方面,東西方都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可惜的是,國內一些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的單位或個人,仍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毀壞著寶貴的文物遺存,或導致其再度流失到海外。
西方重視文物,有人說因為西方歷史不如東方文明久遠,東方文明源遠流長,文物眾多,而物以稀為貴,人們見多而不怪了,中國、印度以及埃及、西亞國家等在這方面的文物意識弱一些,就可以理解了。或許這是一種理由,但不管怎麼說,即便現在,國內的文物意識不僅還要加強,一些方面還要更新。而一些地方試圖利用修建各種復古的文化建築並以為就可以壯大中國的傳統文明、擴大中國文化影響,那確實就是捨本求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