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京華三月,精英雲集,來自全國包括港澳在內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飛抵此間出席「兩會」議政論政。香港政協委員將於三月二日乘中航班機於當日下午抵京,亦有自行前往下榻之酒店報到。有多名港區政協委員自備私家飛機來往各地,為的除了是節省時間外,更重要的是講究「派場威陣」,此番往京開會可派用場,更可為政協省回機票開支哩。
香港特邀組百餘名委員依舊住在貴賓樓酒店,與人民大會堂開會會場只有數分鐘車程。不過,另有數十名港區委員分別編在婦女、工商、醫療、僑聯等,住所遠離長安大街人民大會堂,車程遠至半個鐘頭以上。若大會在早上舉行,他們便要摸黑起來作準備了。
一如往年,特首會在「兩會」前及「財政預算報告」發表前,相約委員和代表座談,聽聽大家對國家和香港發展的意見。其實,最重要的是加強溝通,拉好關係。
在多個委員聚會場合所聽到的最熱門話題之一,正是去年底由國務院審批的《珠三角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事關大部分委員很熟悉國情,尤其是毗鄰珠三角區,不少人在當地投資、發展企業,作出很大貢獻。在當下經濟衰退時,中央有此綱要決定如同送出大禮,可從中覓商機,我知道有實力者正磨刀霍霍意圖分一杯羹。多名委員還以提案方式向中央獻策。此綱要的原創者是廣東省當局,當日向國務院提出,現今審議批准要付諸實行,對粵港澳三地政府而言,按道理是廣東省這龍頭大哥作「揸Fit人」。不過,在「一國兩制」原則下,三地法則不同,各自經濟實力、文化風俗也有別,當地市民訴求也不一樣,因此「綱要」具體內涵實施計劃應該由三地代表有商有量才是最佳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