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有條件成為科技重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02]     我要評論

紀碩鳴 資深傳媒人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香港金融、貿易、物流、旅遊的支柱產業都遭遇滑鐵盧,雖然香港一再提及轉型,但每次「風暴」過後又把發展科技丟在腦後,更有人認為,香港不具備發展科技的條件。這實在是對香港科技發展優勢的無知。要知道,金融危機下,香港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而且,香港有條件成為科技重鎮。

 香港回歸以來,在遭遇幾次的經濟危機中,科技轉型一直是社會的期盼。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香港新的財政預算案推出,香港經濟發展的一些新方向,包括推動地區經濟、綠色經濟和發展科技經濟及創意經濟等等又被提及。遺憾的是,政府只是畫了一隻餅,並沒有實質的投入。政府預留三億撥款支持創意產業,但卻沒有預留支持科技產業發展的撥款。雖說科技產業需要長遠規劃考慮,但如果沒有今天的重視,哪來明天的科技成果呢?

政府實質投入嚴重不夠

 金融危機下,美國新一輪的拯救計劃中,撥出1500多億投入教育科技,奧巴馬強調的綠色能源、綠色工作、替代性能源和環境保護政策,催生出能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綠色科技」和產業。這樣的概念在美國推出,卻有香港優勢。雖然香港經營成本高,但科技是高增值產業,香港有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產品質量、安全在國際市場有很高信譽,只要政策配套得宜,政府重視,香港完全有條件將科技產業發展為支柱產業。

  更被忽略的是香港很強的科研能力,在這彈丸之地有全世界著名的高等院校,有極強的科研及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最近,筆者採訪了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和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這兩位享譽國際的科學家都大聲疾呼,香港要重視科技發展,提出,香港有條件成為中國的科技重鎮。香港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科技產業的平台,有人才,有能力,有制度保障,更懂得營商之道,可以將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但缺少的是全社會關注、政府的積極規劃和推動。

 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自2001年始至2007年,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發明在國際上獲得的發明獎多達近70項,而這些具國際市場價值的技術、產品、項目,已有六成成功市場化,轉化為生產力。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副院長楊孟璋表示,一般理解科研成果可以轉為生產力的僅為5%。理工大學這些年來取得的成就證明,香港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力量;有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平台;還有一眾有國際視野的管理人才,這些優勢,具足夠條件成為科技香港。

  以金融、貿易、物流、旅遊作為支柱產業的香港,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些支柱產業都遭遇滑鐵盧,雖然香港一再提及轉型,但每次「風暴」過後又把發展科技丟在腦後,更有人認為,香港不具備發展科技的條件。這實在是對香港科技發展優勢的無知。理工大學近十年來申請的各項專利多達五百項,最近就有一家美國背景的新加坡公司一次性購買理工大學十多項專利,國際社會如此重視我們大學的知識創新產品,說明香港科技重鎮的角色之重要。

大學科研經費捉襟見肘

 去年,香港理工大學參加在德國紐倫堡市舉行的第六十屆「國際創意、發明及新產品展」,並於活動中奪得兩項金獎、一項銀獎及一項銅獎。其中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蔡宏教授榮獲金獎的活性污泥生產可降解塑料技術,更被媒體譽為「香港的生物科技革命」,並已於廣州某工業園得以初步應用。這個項目,蔡宏教授和他的團隊研究了十多年,克服了重重難關。但想不到對蔡教授來說,最困難的卻是研究經費的短缺,拖慢了研究的進程。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社會有充裕的資金,但對蔡宏教授等這些享譽國際的科學家來說,香港對他們的支持遠遠不夠。

 最近,香港上市企業惠記集團在無錫投資的污水處理項目在當地獲獎,背後也有蔡宏教授提供的技術援助。當惠記治理太湖污水處理遭遇技術難題時,蔡教授以其專業知識提供援助,不僅令企業治理污水達標,還節約了七八成新投資。演繹的是香港資金加上院校的科技,攜手服務內地市場的範例。

 其實,香港的科學研究環境比起美國的一些大學要艱苦很多。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副院長楊孟璋告訴筆者,光美國麻省理工一年的經費就比香港幾所大學加起來的還要多,加上政府缺少帶頭作用,香港科研開支在GDP中所佔比例遠遜於周邊的經濟體。其實,正如郭位校長所言,香港發展科技產業什麼都不缺,缺的就是政府的創新觀念。新財政預算案,政府要資助創意產業,但卻看不到官員有什麼創意理念,香港能否扮演中國創新科技的重要角色,關鍵在政府。

相關新聞
香港有條件成為科技重鎮 (2009-03-02)
預算案應助中產解困 (2009-03-02)
法國拍賣文物的思考 (2009-03-02)
科索沃獨立 什麼都沒變 (2009-03-02)
制裁之河東河西 (2009-03-02)
微調政策會激化標籤效應 (2009-03-02)
從海外回購文物得不償失 (2009-02-28)
中國赴歐採購團的外交作用 (2009-02-28)
馬英九會特赦陳水扁嗎? (2009-02-28)
財爺的經濟預測太樂觀 (2009-02-28)
公道評價預算案 (2009-02-28)
中美新時代:合作增加矛盾依然 (2009-02-27)
「保就業」要長短兼顧 (2009-02-27)
政府應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9-02-27)
保就業要援助中產白領 (2009-02-27)
嚴肅執法譴責議會暴力 (2009-02-27)
中國維護南海主權應先禮後兵 (2009-02-26)
「撐企業 保就業」需增門路 (2009-02-26)
擦亮「購物天堂」金漆招牌 (2009-02-26)
應對危機 開闢未來 (2009-02-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