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發展多元經濟 應對金融危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16]     我要評論

楊孫西 全國政協常委

 這場金融危機,客觀上也為我國加快改革進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動力。誠然,真正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苦的過程。筆者認為,現階段可採用「多管齊下」,大力扶助多元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自2008年8月之後,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終於爆發成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發展速度之快、影響範圍之廣已出乎了世人的預料。近期,各國政府均採取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救市行動。我國也及時地提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正確措施。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危」與「機」是並存的。日前,筆者參加了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並呈交大會書面發言稿,從五個方面對以上問題談了一些看法,藉此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把握產業重組 優化工業佈局

 第一,建議把握產業重組的契機,優化工業佈局。可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礎上,科學地發展環渤海灣地區工業,開發海洋經濟,實現工業科學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特別是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將會加快重組,國際產業也將加快轉移。業界人士認為,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將會呈現高技術化、服務化和生態化的特徵。顯而易見,現在是優化工業佈局的最佳時機。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許多大型國有企業,要想進入國際市場,應先走國際化和集團化經營的道路,可考慮以兼併、收購和合資等形式使原來分散的單個企業向社會化大生產集團集結,使分散的對外經營向集團化的外向經營及規模經營轉化。

 另據專家預測,21世紀海洋將成為決定我國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的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渤海是我國的內海,經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渤海有優良的港口群;又是一個油氣資源十分豐富的沉積盆地,素有「油地」之稱。目前,渤海沿岸已有三大油田,是我國第一個海上油氣開發區;渤海海域生物資源充足,海洋動植物共170種;渤海鹽業亦十分發達,海鹽產量佔全國海鹽總產量的70%以上;渤海有極其豐富的海洋能資源,主要是潮汐能。另外,渤海海區有豐富多彩的濱海旅遊資源。綜上所述,科學地發展環渤海灣地區工業,開發海洋經濟勢在必行。專家提出,可以考慮走海陸一體化道路,建立各種臨海經濟技術區。包括工業區、經濟技術區、保稅區和海洋產業服務區等,發展外向型經濟。同時,可培育經濟市場,包括金融、資訊、保險和房地產等市場,以支持海洋開發和海洋經濟發展。

 第二,建議以農村為基地,加大銀行信貸力度,鼓勵農民創建中小企業。經濟學家預測,第四次創業浪潮主角將是農民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廣大的農村雖然有了很大的變化,但與城市相比,差距還很大。因此,國家應從政策上大力扶助,全方位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當然,政府對農村建設的投入要有的放矢,應立足於為農村和農民創造出更長久的價值。例如政府對農村的公路、電力、通訊、醫療保健、教育,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即標準雞舍或豬舍、優質的種子、飼料和有機肥等)方面的投入便能取得這樣的效果。

 第三,建議大力推動城鄉中小企業資訊化。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4200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吸納了全國大多數勞動人口就業。因此,推動中小企業資訊化,意義十分重大。這對於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準、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四,建議以我國中西部為主,全方位興建現代化城鎮,以及連接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與現代化鐵路等基礎設施。中國有13億人口,這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包括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各有不同的經濟需求。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差,發展相對滯後。如果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中西部地區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國家的投資,需要增加大量的新專案。在中西部地區建設現代化城鎮,以及連接各地的高速公路與現代化鐵路等基礎設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意義。

 第五,建議把握時機,鼓勵資金雄厚的大企業走出國門兼併收購,使大企業迅速走強。顯而易見,美國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滑坡正席捲全球,歐美地區從銀行大規模融入資金的成本則水漲船高,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步步逼近。專家分析,對於一些資金充裕的大企業,華爾街金融危機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併購良機,可使大企業迅速走強。比如中國銀行和保險業已開始注意到海外投資機會。當然,國家有關監管部門要保證收購目標能夠對未來經濟發展戰略有貢獻,能夠培育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業。

推進海外併購 共同開發河套

 第六,建議中央統一協調港深邊界河套地區的開發,共同建設高科技產業開發中心。2003年12月,筆者曾在本港報章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河套區宜建高科技產業開發中心》。文中提出,「在此建設高科技產業開發中心,不僅有助於止住兩地經濟下滑的勢頭,更是立足於加速經濟發展之舉,為將來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佈的資料顯示,位於港深兩地邊界地區的面積達二千八百公頃。其中,落馬洲河套區佔地約九十九公頃,其最大優勢是鄰近落馬洲管制站、落馬洲鐵路支線及深圳商業中心。

 由於處於香港與深圳邊界的特殊位置,若在港深邊界河套區建設高科技產業開發中心,可充分發揮「兩制」優勢。在中央的統籌協調之下,讓港人、海外旅客及內地人士在此自由進出,有利於匯聚世界各地與我國內地的高科技開發人才,以及中等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港深邊界河套區所具有的這些獨特優勢,無疑可消除外商的顧慮,有助於吸引大型跨國公司,提高與內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合作的成功率,可望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的開發平台或生產基地。據悉,中央計劃擬投入6千億推進16個重大專項的科學技術中長期規劃。藉此,希望中央能考慮選擇涉及科技創新的有關專案,在港深河套區落戶,以促成在此建設高科技產業開發中心。

相關新聞
發展多元經濟 應對金融危機 (2009-03-16)
政府應協助回流失業港人 (2009-03-16)
污泥處理刻不容緩 (2009-03-16)
中韓治沙雙贏 (2009-03-16)
理性應對美歐「西藏牌」 (2009-03-16)
李卓人「搞搞震」不受歡迎 (2009-03-16)
「政治騷」本小利大 (2009-03-16)
南海衝突:中國應有的戰略思考 (2009-03-14)
「重慶模式」更符合科學發展 (2009-03-14)
財政預算案帶出的困惑 (2009-03-14)
公道看待財政預算案 (2009-03-14)
中美關係大格局 (2009-03-14)
美國有人阻撓中國和平發展 (2009-03-14)
開發離島拓新文化產業增長點 (2009-03-13)
香港須積極配合《綱要》 (2009-03-13)
有中國特色的民主 (2009-03-13)
被孤立實屬自招 (2009-03-13)
遏止青少年吸毒問題 (2009-03-13)
四萬億?還是更多? (2009-03-13)
締造健康互聯網文化 (2009-03-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