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博士獲得亞洲知識管理學會院士時與妹妹合影
——香港啟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榮星
本報記者 陳濤
推崇儒家學說的香港啟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榮星,一貫以儒家學說為立身之道,以「修身,齊家」古訓嚴格要求自己。1992年,蔡榮星和妹妹蔡榮月在家鄉從事簡單的貿易,兄妹二人憑著勤奮拚搏的精神開始創業,歷程艱辛。在「學然後知不足」的認知下努力學習,進取拚搏,奮鬥取得事業基礎後,更與美國沃爾瑪(Wal-Mart)公司協作,成為沃爾瑪的鞋類產品供應商。蔡榮星深信取得成功之道是:堅持公平公正、互惠互利、誠信經營。
打出「中國製造」的品牌,讓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讓世界了解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把企業引向國際大市場,是營商二十年的年青企業家、香港啟星集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榮星的經商理念。
蔡榮星到日本及韓國廠房買貨時,對方往往不相信老闆是如此年青;他常常記著父親的教誨:謙和誠實,不可浮誇,他認為自己選擇的路,就應該朝著目標去努力實現,這就是蔡榮星受儒家學說影響所培養的堅強、耐苦、勤奮的精神。
幼承父訓 立志報國
原來兩兄妹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諄諄教誨,蔡榮星表示:「父親說過只有民族強盛了,中國人在世界上才能揚眉吐氣;我父親年青時隨祖父闖蕩東南亞,經商行醫飽嘗艱辛,親眼目睹同胞在海外所受的凌辱,故此立志報效國家,強國富民。他渴望子女們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我們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作為港商在內地辦企業引向國際大市場,走的就是報國之路。」
1992年,蔡榮星和妹妹一起創業,兩兄妹回到家鄉從事簡單的貿易,憑著勤奮的打拚,兩人成功建立了事業基礎,「從開廠初期重重困難,及最初到江蘇福建做生意時的艱苦辛勞,都是印象深刻。1993年我是首批港資企業之一前往投資,當時長三角比較落後,但當地的鄉鎮企業比較發達,很少鼓勵外資企業來投資。」
兄妹創業 誠信經營
被問到為甚麼當年不選擇在廣東投資,蔡榮星表示:「因為當年有一間鄉鎮企業倒閉,通過關係找上門來求助,我們到了他們的廠房視察,認為即刻可以生產;到現在,我最難忘的是公司接第一張訂單,當年帶美國客戶來參觀廠房,被強烈質疑廠房未正式投產,機器設備工人都不足,如何能生產呢?於是,我和妹妹用一星期時間,和工人一起趕工生產了25萬對鞋,為公司賺取了極佳的口碑,也贏得美國客戶的信用及稱讚。當年客戶更誇讚我們的鞋比其他公司的貨更好!」
接著蔡榮星的生意越做越大,後來與美國沃爾瑪(Wal-Mart)公司協作,成為鞋類產品供應商,負責製造及採購工作。「我們與全世界最知名的零售大王沃爾瑪做生意一點不容易,難得我們很多年都做到很好的成績,連續很多年銷售到沃爾瑪都是最佳的直接供應商之一。」
談到如何管理,蔡榮星強調最重要是精銳的團隊和制度,加上科學的管理,才可發展業務,步向美好明天;「社會進步,不可能用舊有制度執行管理,科學的管理要順應潮流!」
崇尚儒家 公平競爭
五年前,蔡榮星到北京參加了紀念孔子2555周年誕辰,並與北京、香港、新加坡及台灣的大學教授一起討論孔子學說。幼承庭訓的蔡榮星,對儒家思想早已根深柢固,他認為:「做生意不要太怕吃虧,我們用儒家思想指導去做一個商人,所以我參加國際儒家學會,經常到北京與教授探討商人如何用儒家思想做生意,我覺得很值得探討。」
蔡榮星認為,應對商場上的競爭,必須有縝密的心思,進行詳盡的策劃,才能取得成功。「因為商場上的競爭勾心鬥角、你爭我奪、不擇手段等不良現象不勝枚舉,如果粗心大意誤投陷阱,將是無可挽救的,所以必須心細如髮、深思熟慮制訂可行的辦法,才能取得成功,這是戰略戰術在商場競爭上的運用。」
「如果世界有公平的競爭,這個世界會更加進步,更加和諧,更加發展。」
「講求向心力是戰無不勝的道理。工人是生產的動力,發揮工人的力量是搞好生產的保障,如何凝聚集體向心力?是科學的管理,要做到這一點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是和藹的關心、親切的待人,使工人熱衷於在廠工作,為生產工作做出貢獻,事業的興旺由此可見。正如三代人在我啟星集團的工廠工作,便是具體表現。」
「要以平易近人的態度傾聽群眾呼聲、努力改革提高生產力,經常接近群眾,使人人都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盡情提出不同意見,及時克服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崇尚的是『和諧企業』,團隊之間互相幫忙,一起解決困難,甚至共渡時艱。有員工由我創辦公司到現在仍然在工作,甚至他們的子女加入我們的隊伍。」
身先士卒 親力親為
蔡榮星在很多重大的決策上都要自己親力親為,「我凡事也身先士卒去做,每次巡廠都是與工人一起住宿舍,因為可以隨時開會及處理事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蔡榮星認為,要使廠裡形成生氣勃勃、努力生產的氣氛,就要與所有人員「打成一片」,團結所有力量為生產而奮鬥。
蔡榮星通過深思熟慮、觀察市場,取得了認識:「貿易必須有實業的支援,商業必須與工業結合起來」,所以集團主要從事商業貿易和投資活動,是一個集貿易、投資及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這樣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更要與各國廠商廣泛聯繫,隨時分析研究各種新技術和市場資訊,並運用到生產和經營之中,保持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