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奧數工具化商業化 損青少年健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內地不少家長紛紛替孩子報讀多個奧數班,不斷培訓。培訓班最低收費竟是人民幣2千大元,若同時報讀數個補習班,花費逾萬元。 網上圖片

陳志華 香港通識教育會

 月前,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楊東平教授在他的個人博客發表《打倒萬惡的奧數教育》和《我為甚麼反對奧數》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也是關於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文章發表後,引起大眾關注。他指出內地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簡稱「奧數」)近乎變成「全民運動」高度商業化,不僅損害青少年身體健康, 更令不少家庭背上沉重經濟負擔,比「黃賭毒」還厲害。後來,《中國青年報》也曾刊文直指「讓數學雜技在小學氾濫是政府監管失職」。現時,香港也有代表參加奧數比賽。香港有否相近的情況發生?奧數的真義是甚麼?

 現時,一些省市的中學依據奧數成績來選拔成績優秀生。在初中升高中考試和大學入學試招生中,奧數成績優異學生更可獲得加分或甚至可以免試入學。教育部雖曾發出禁令,但卻禁而不止。部分學校依舊以奧數作為收生的條件。因此,不少家長紛紛替孩子報讀多個奧數班,不斷培訓。培訓班最低收費竟是人民幣2千大元,若同時報讀數個補習班,要花費逾萬元。學生做功課,更由早至夜。楊東平教授提出懷疑,認為奧數是否已變了質。其次,奧數和常規數學有本質分別。一些論者指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奧數是思維的雜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師資方面,不少數學老師也轉向教奧數,以求謀取巨利。因此,奧數應否受到合理管制?

 

胡亂修讀甚至影響本身發展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正如前述,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奧數是思維的雜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從課程學角度來分析,奧數並不是普及的基礎課程,並不適合一般學生修讀。如果學生胡亂地修讀,甚至會影響本身的發展。數十年前,教育部討論設立奧數培訓班時,只想針對極少數天才學生,讓他們參加國際大賽。因此,現時失控的情況應加以監管,作出改善。

 

要有數學基礎才適合學習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不少學生也不希望修讀奧數班。對一般學生來說,這些課程過於艱深。他們應修讀一些符合年紀智能相關的課程。越級挑戰並非適合全部學生。一些學生連基本數學也未能應付。他們要先學習基本數學知識,待基礎穩固後,才適合學習奧數。可惜,一些家長卻不明白這點,望子成龍。結果,學生吃苦,難有成果。因此,作出監管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

 

有老師為賺錢棄本業改教奧數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一些老師為了賺錢,放棄本業,改教奧數班。若奧數班受到監管,他們的經濟收益便受到影響。部分老師當然不希望這種情況出現。歸根究柢,老師本職便是令學生成長,接受全人的教育。教育應是全面的,教學內容除了認知層面,更應包括技能及情操層面。現時,奧數發展並不是最佳教育模式。因此,合宜適當的監管是恰當可取的。

名校錄取關鍵家長也瘋狂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他們對奧數期望甚高。根據央視報道,北京史家小學決定停辦奧數班,家長大表不滿。部分家長認為奧數測試是許多名校錄取關鍵,因此要想讓孩子升上好的學校,必須要修讀奧數。部分家長們對奧數的迷戀可說已達至瘋狂程度。因此,他們會反對監管奧數班。幸好,一些家長也明白教育的真義,不會盲目迷信奧數。在兩者之間,如何取捨?

 

急功近利陷入應試教育泥淖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若社會各界也視奧數為升學捷徑。這是不健康的現象。正如一位論者王石川也在《新京報》發表一文名為《奧數本無原罪應試才是罪魁》。他指出奧數沒有原罪,正常奧數教育也無傷大雅,但將奧數工具化,將奧數教育急功近利化,就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淖。別再用狹隘的應試教育來訓練孩子了。他更明確指出教育部門需要釜底抽薪,革除應試教育之弊,變異的奧數教育才能退場。由此可見,奧數引發的社會問題,不容輕視。

 教育是甚麼?大家為何要接受教育?大家若只為升學而接受教育,或許已不明白教育的真義。若奧數發展成一種升學工具,本義已失去。因此,合宜適當的調整是否需要?這是值得大家探究深思! 

相關新聞
聘專業寫手 科大爭經費最叻 (圖)
擬教英國文學 豈料做編撰12年 (圖)
近3年優配研究金分配 (圖)
第三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小知識
科大去年畢業生 平均月薪萬四
城大主任獲國際榮譽教師獎 (圖)
公大校友日 (圖)
暨大港畢業生 一半就地搵工 (圖)
憂回流搵工難 逾8成職校港生留深 (圖)
棄港金融高薪 留穗開牛奶店
無內地身份證 增獲聘難度
內地重點大學減本地招生 (圖)
理大辦上海交大校友高峰會 (圖)
通識路路通:奧數工具化商業化 損青少年健康 (圖)
資 料:IMO由東歐興起港生05年獲金銀銅 (圖)
探究活動 (圖)
直資名校逐個數:蘇浙公學 同步發展本地及國際課程 (圖)
培育不少名人 汪阿姐林秉恩上榜 (圖)
蘇浙公學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