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陸勁光願成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探熱針」,以事先測試市民對政府政策的反應。本報記者李志樑 攝
擁有自己的「安樂窩」,是不少市民的終生追求,但特區政府近年政策不時受到輿論的挑戰,政府有關部門從善如流的舉措,也不時被外間譏為「搖擺不定」。民建聯房屋事務副發言人陸勁光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探熱針」,在當局的政策醞釀或推出後測試社會的熱度,令政府日後在推出政策時,可以更貼近民意,更符合市民的要求。
關注屋h公共設施
「衣食住行」是每個人首要解決的4個問題,與陸勁光一同走進何文田h,舉目四望,有不少長者,特別是乘坐輪椅者經過,幸好,h內有不少無障礙設施,方便公公婆婆的來往。
不過,在很多地區,無障礙設施還是不足的,這令陸勁光思考,行政主導的特區政府所制訂的政策,未必要真正切合市民所需,長期在地區服務的他現在成為了副發言人,在這方面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
陸勁光表示,「香港政府由政策主導,如果政策做得好,會令社會運作暢順」。他以要求「生果金」事件為例指,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希望維持生果金於705元的水平,但新措施甫公布未落實,社會輿論即普遍認為應該增加至1千元,在民建聯等政黨極力爭取下,政府最後亦順應民意調整政策。
盼多交流裝備自己
他認為,身為副發言人或地區代表,其實可以成為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探熱針」,以事先測試市民的反應是冷還是熱,並據此向政府提早「獻計」,為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出一分力。
副發言人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並有所貢獻,可不是簡單的事,陸勁光坦言,民建聯各副發言人均擁有一定學歷,只是缺乏實戰經驗,特別是如何把象牙塔的理論,套用予現實生活中。
陸勁光期望,自己未來可與其他範疇的副發言人在政策研究方面多加合作,大家一同努力,透過交流分享,裝備好自己,為民建聯日後的發展作出貢獻。
■本報記者 郭曉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