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茂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九七回歸前,香港被英國殖民統治一百五十年,推行的是殖民地教育,官方語言是英文。香港經濟靠貿易、航運、出口加工、金融等發展起來。這些都是與國際社會緊密相連的行業。因此,英語不僅有官方政府的政治強勢,而且有商業需要的經濟強勢。通曉英文可以在政府內有較好的發展、高薪厚職;在商界也能如魚得水。其他專業性領域,如法律、醫界、建築等等也無不以英文為「專業語言」。英文的強勢和教育在九七年前大大強化了港英政府的管治,甚至成為英殖奴化香港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礎。
然而,九七回歸後,香港憲政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是中國人佔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社會,中文是香港人的母語。香港回歸後,實施母語教學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政治決定,這個決定和香港的回歸祖國相適應,因此,這是必須的,於理於法於情都是必須的。然而,在推行母語教學時,出現了兩大環節問題,一是特區政府教育當局「保留」了一百家英文中學,他們可以「豁免」不必母語教學,繼續用英語教學;二是香港的本地大學主要課程、熱門課程還是用英語授課,在中六、中七階段,要用英文,以參加大學「入學試」——高級程度會考。
有了上述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香港母語教學從一開始就處於「分裂」狀況,就不能貫徹始終「一條龍」。且發生極大的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