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剻轍元 馬建波
在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倍受危機困擾的形勢下,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確實正發生着微妙的變化。隨着美國雙赤的劇增和美元的超發泛濫,以及新興經濟體的不斷崛起、壯大,貨幣流通性的增強和主權信用評級的提升,美元強勢地位將會繼續削弱,美元儲備和結算全球貿易、資產的時代正在走向結束。因此,改變美元單一儲備貨幣地位的格局,應是未來國際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去年9月美國次按危機不斷深化,引爆了全球金融海嘯,對世界經濟帶來重創。各國在積極自救和合作共救,遏制危機蔓延的同時,也將矛頭直接指向美國,提出了重建國際金融秩序、加強金融系統監管和替代美元儲備地位的積極構想。早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了建立超主權國際債務結算貨幣的建議。上周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也對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提出質疑。雖然美元的國際儲備和貿易結算地位短期內還難以被其他貨幣取代,然而,改變美元單一儲備和結算地位應是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長遠方向。
金磚四國增強在IMF話語權
6月16日,有全球新興經濟體代表「金磚四國」(BRIC)之稱的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首腦峰會,首次在俄羅斯中部城市葉卡捷琳堡舉行。本次4國首腦峰會,既是未來發展壯大新興經濟體的首次戰略性會晤,也是為下月G20國首腦峰會建立G4溝通互信機制,增強G4經濟聯盟優勢和增加話語權的一次熱身準備。關於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爭論一直是個敏感的話題,胡錦濤主席此前重申「本次峰會將不涉及美元儲備地位的議題」,這既是對美國政府緊張神經的安撫,也是對目前新興經濟體,經濟體量尚難撼動美元經濟的客觀的表達。俄羅斯總統府發言人也表示「金磚四國」領袖或不會討論替代儲備貨幣的問題,或許也反映了G4對此問題的共識,以及暗示峰會的焦點將在於四國間的戰略經濟對話、市場開放、能源合作與開發、共同抵制國際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以及增強金磚四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話語權等等。
然而,俄羅斯財長庫德林卻於峰會前高調表態支持美元強勢儲備地位,「認為目前談論美元替代品為時過早,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短期難以取代,也難以預料目前的體制會否顯著轉變」。受此言論刺激,近日美元顯著轉強。由於金磚四國為歐美主要出口來源,因此,在目前主要倚重出口導向刺激經濟的增長結構中,短期美元的強勢,有助各國降低出口匯兌成本,刺激出口增長和保持外儲資產值的穩定。
世界各國逐步減持美債
另外,由於美國國債最大的債權國中國和日本及俄羅斯在4月大量減持美債,為對沖美元量化寬鬆和長期弱勢的風險,各國逐步減持美債方向正確,且將持續,因此也降低了市場對美債需求的長遠預期。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數據,包括短期證券在內,美國4月份整體資金淨流出532億美元,已扭轉3月淨流入250億美元的趨勢。四月份美國長期證券、票據、債券淨買入112億美元,國庫債券淨買入419億美元,均分別較3月份的554億美元和553億美元顯著放緩,顯示金磚四國正試圖逐步減弱對美元儲備的倚賴。
近年來,中國的出口結構亦進行着戰略性的調整,即由依賴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消費出口,逐步轉向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目前中國出口商品已有超過50%轉向新興經濟體市場;而對歐美出口已下降至50%以下,2003年至2007年間,中國對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的貿易額增長比中美貿易快近1倍,顯示中國對歐美傳統出口市場的依賴減弱,內需導向的經濟結構亦在轉型之中,美元結算全球的金融格局有待改變。
目前,歐洲央行主要利率仍維持1.25厘,為歐洲央行成立九年以來最低。且相對於美、英、日近乎零息和大力推廣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力度而言,歐洲央行應仍有1厘的減息空間,刺激力度也受到質疑。顯然,歐洲經濟尚未到最壞時刻,歐洲央行需留餘地。由於歐元區經濟續弱,且受東歐金融危機的拖累,歐元前景暗淡,短期內也難以問鼎或替代美元儲備貨幣的資格。
綜上分析可見,在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倍受危機困擾的形勢下,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確實正發生着微妙的變化。隨着美國雙赤的劇增和美元的超發泛濫,以及新興經濟體的不斷崛起、壯大,貨幣流通性的增強和主權信用評級的提升,美元強勢地位將會繼續削弱,美元儲備和結算全球貿易、資產的時代正在走向結束。因此,改變美元單一儲備貨幣地位的格局,應是未來國際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