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武 時事評論員
甲型流感的戰役發展至今,對政府有利有不利,利的是病毒殺傷力不強,現有的藥物基本上能夠治癒,社會亦沒有出現恐慌,減低了疫情對社會經濟的衝擊。但不利的,就是由於病毒不強,政府的所有抗疫措施如果較嚴,極容易被評為過猶不及,小題大做;但倘若如美國、日本等放軟手腳,又會被斥為忘記沙士的慘痛教訓,鬆懈大意,令政府動輒得咎。
這次政府抗疫的難點,在於如何平衡抗疫與經濟,以及應對各種政治的爭議,保證抗疫措施能夠落實到位。在初時,民意普遍認同抗疫宜緊不宜鬆,在強大的民意背書下,政府果斷地隔離維景酒店、厲行口岸防疫,追蹤感染人士,絕不手軟,成功減慢了病毒的流入,得到市民認同。從各主要官員在沒有特別利好消息下,民望仍然大幅上升,可見抗疫措施有強大的民意支持。自然,反對派欲雞蛋裡挑骨頭亦無從入手。只剩下一個「覺今是而昨非」的勞永樂,突然忘記了自己過去防疫大過天的立場,突然變成極端樂觀主義者,批評政府大驚小怪。不過,反對派對於政府的抗疫措施,並沒有過多批評,這正是形勢比人強之故。
上綱上線 動輒得咎
然而,近日多宗事件,似乎說明抗疫有逐漸政治化的趨勢。早前,政府擬撥款7億購買疫苗,並免費為四類高危人士注射,這本是利民之舉。而且,疫苗數量不多,大批生產需時,各國政府為保險計都會先行訂購,以免需要時無疫苗可用,政府中間落墨,購置相當數量,先為高危人士注射,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反對派議員卻糾纏於苗疫未能證明是否有效,副作用又不明,現時訂購是以公帑「豪賭」。這種說法相當可笑,現時疫苗仍在研製階段,就怎能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提供?各國政府不是同樣競相搶購嗎?難道各國的衛生官員也想不到議員的高見,本港衛生官員又怎會不知疫苗未有充分資料,但為市民買個保險,7億的保險費怎都勝過社區大爆發的嚴重經濟民生後果。部分議員突然專家上身,將政府買保險說成是「豪賭」,究竟「豪賭」的是誰,相信市民會有評斷。
此外,當局呼籲市民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又牽動了反對派的神經,說成了干預遊行。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疫病傳播之時,理應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這是利人利己的行為,政府有責任呼籲市民為人着想,少去人多的地方,以免造成大規模傳染。但就是有些議員,故意上綱上線,將普通的呼籲視之為政府干擾遊行,目的已是昭然若揭,一方面阻撓政府繼續在抗疫上得分,同時千方百計挑起市民對政府的不滿,為遊行拉抬聲勢。
政府今年抗疫得分,主要原因是展現了政治承擔,隔離、學校停課、預訂藥物等,都需要承擔一定的政治風險,而且這些措施做多點是保險,少做一步其實不會受到過多批評,但政府為市民安全計,還是做了,這正是政治承擔的表現,是可喜的表現,各界應該支持。而不是凡事政治化,故意留難,挑起政治爭端,阻撓防疫措施,拿市民的安全作為其政治「豪賭」的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