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發揮潛力 邁向知識型經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22]     我要評論

曾蔭權 行政長官

 在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各項條件中,最重要的是香港要具備「軟力量」。香港本身已經是一個「品牌」,這個品牌的核心價值,是誠信、專業、獨立和成熟的司法制度、自由廉潔的社會,以及高效率和靈活的信息傳遞。經機會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都建基於香港品牌的「軟力量」。進入知識型經濟是時代的趨勢,我們要順勢而行,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相信在金融風暴平息過後,香港會進步和發展,變成不一樣的香港。

 金融海嘯及全球經濟衰退危機,正衝擊各個經濟體系,這種衝擊不只限於金融市場、企業業務、資產價格及就業率,更深遠的是正在改變政府、企業與市場的關係。

 香港是外向型的金融商貿中心,外圍經濟變化與香港息息相關,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中,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

危中有機

 中國傳統智慧早已說明,有「危」自有「機」,危與機是一體兩面。只有通過反思、凝聚社會共識、走出舊的思維框架,才會出現之前沒形成的機遇和得到意料以外的收穫。在世界市場經濟發展歷史上如是,香港經濟發展史也如是。

 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不少人認為新興市場面臨末日。但危機過後,新興市場不單止能恢復過來,而且比過往更上一層樓。香港也借此機會,強化自身的金融體系。十年後我們再次面對危機時,可以站穩陣腳。當形勢轉穩後,香港要放膽再走前一步,抓住新的機遇。所以我在去年成立經濟機遇委員會,除了提出多項「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重大措施,更透過政策論證,汲取社會各方意見,找尋新的經濟發展機遇。

進步發展觀

 二零零七年我發表第三屆特區政府的五年發展藍圖——香港新方向,提出「進步發展觀」。首先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推出十大基建項目。同時全力推動環境保護及文化保育,讓香港成為區內優質生活宜居城市,聚世界人才。此外,又檢視了政府、企業與個人的關係,確定政府在經濟領域的推動及牽頭角色。

 我擔任第三屆特首快到兩年,十大基建大部分已經定出動工上馬日期,加強環境保護的多項立法工作正按部就班落實,文物保育也成為社會共識。我們正積極推動粵港合作,並以建立珠三角優質生活圈作為其中一個目標。

 落實「進步發展觀」,尤其是基建硬件建設,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建立良好的基礎。「進步發展觀」的另一面向,是軟件的建設,目的是為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提供有利的環境。

人才至上

 今天全球成熟的經濟體系都朝着知識型經濟方向進發。發展知識型經濟知易行難,道理我們明白,但怎樣做才是關鍵。經機會過去數月研究的六大優勢產業,包括教育、醫療、檢測及認證、環保、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都是發展知識型經濟的新動力。他們的發展條件與傳統輕工業及四大支柱產業不盡相同,但是互相呼應補足,是開拓新經濟的踏腳基石。知識型經濟首重人才,以知識及創新產生高增值、低耗能的經濟效益。我們要加強力度培育人才和創造吸引全球精英的大環境,而人才培育徧根於教育和科研。

 香港是充滿活力、東西文化匯聚的國際都會,傳統與現代兼收並蓄,加上近年致力保護環境及文化保育,成功吸引更多全球人才來港工作及居住。但是我們仍要加倍努力,改善環境,尤其是空氣質素、城市綠化和建設更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才有機會爭取到更多世界頂尖級人才來港,同時亦令市民以香港為家,感到自豪,願意奮發拚搏。

香港品牌

 建設知識型經濟的第二個發展條件是市場。香港本身是細小的經濟體系,我們的定位是背靠內地,尤其是珠三角,並面向亞洲,輻射全球。

 在開拓市場方面,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因為無論與珠三角融合或通過CEPA進入內地市場,都需要政府牽頭和推動。我們要與業界攜手打拚,為「香港品牌」拓展市場。

 在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各項條件中,最重要的是香港要具備「軟力量」(soft power)。香港本身已經是一個「品牌」,這個品牌的核心價值,是誠信、專業、獨立和成熟的司法制度、自由廉潔的社會,以及高效率和靈活的信息傳遞。經機會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都建基於香港品牌的「軟力量」,在推動發展時便會事半功倍。

 只要政府在政策上作出適當的扶持及配合,有策略地解決各種發展障礙,這六大優勢產業今後便會有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我期望今日的經濟機遇委員會可以就此提出具體建議。

 進入知識型經濟是時代的趨勢,我們要順勢而行,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相信在金融風暴平息過後,香港會進步和發展,變成不一樣的香港。

相關新聞
發揮潛力 邁向知識型經濟 (2009-06-22)
將心比心 支持正生盡快遷校 (2009-06-22)
葉卡捷琳堡拓中國多邊外交 (2009-06-22)
再說伊朗的變與不變 (2009-06-22)
大陸須重建出租公房 (2009-06-22)
教育須德智並重 (2009-06-22)
民共對話應提上議事日程 (2009-06-20)
香港的文化月曆 (2009-06-20)
一場補選引爆宿怨 (2009-06-20)
中國準備好減持美債嗎? (2009-06-20)
馬英九談統一不出奇 (2009-06-20)
香港為什麼不能 (2009-06-20)
美元儲備單一化正走向結束 (2009-06-19)
落實深港合作有何良方? (2009-06-19)
麻生「鹹魚翻身」日趨渺茫 (2009-06-19)
香港淪為佛羅里達? (2009-06-19)
諮詢工作要做足 (2009-06-19)
捨己為人 義不容辭 (2009-06-19)
倡公投欠憲政常識 (2009-06-19)
香港政黨的功能缺失 (2009-06-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