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香港社會對於中央依據國家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行使憲制權力以履行憲制責任尚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顧慮和抵觸,必須堅決消除。行政長官履行「強政勵治」的承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必須盡快糾正。「香港號」巨輪欲乘風破浪,必須也惟有依靠全面落實「中央直接領導下的行政主導」。
歷史常常會出現似乎向舊時回復的現象,但只是「似乎」而不可能「真正」向舊時回復。在人類進步的長途中,對於變革的「復辟」儘管會有,卻大多曇花一現。
就香港政治形勢而言,在現象上,而今確實諸多類似於6年前,但畢竟「時過境遷」,現象諸多相似乃反映香港社會認識和實踐「一國兩制」偉大事業與時俱進的不同階段。
6年前,香港社會是普遍歡迎或認可CEPA簽署,卻緊接着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十分對立的現象折射當時香港社會對於「一國兩制」的認識和實踐,處於由強調「兩制」忽視「一國」的第一階段,向着經濟講「一國」政治仍強調「兩制」的第二階段轉變的關節點。正因為開始承認或接受香港經濟必須與國家主體經濟相融合,相當一部分香港居民更加執着於香港與國家主體政治體制的差異。這是一種不難理喻的社會「逆反」心理;是社會變革必定伴隨的「陣痛」。
經歷社會變革的「陣痛」
如今,一方面,香港社會對待上世紀80年代末政治事件的態度復趨強烈,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再度低落,施政又是步履維艱,與此同時,流行性疾病再次襲來,經濟衰退、民生受損,環顧四周民怨可聞可見;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在香港社會聲望達歷史性高點,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取得長足進展,香港社會對香港必須融入珠三角經濟區幾無異議。於是,剛過去和將來臨的大型公眾活動規模即使令人回想或可能想起20年前和6年前,其實卻是折射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的認識和實踐正處於由經濟講「一國」政治仍強調「兩制」的第二階段,向着承認「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的第三階段轉變的關節點。香港社會又一次呈現「逆反」心理;又一次經歷變革必然伴隨的「陣痛」,並因為承認「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的轉變較以往更深刻更艱苦而使「逆反」心理及「陣痛」更激烈。
香港回歸祖國12年。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沒有變,今後相當一段時間不會根本改變。但是,政治力量對比和民心向背在曲折中朝着有利於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法》的方向和目標前進。
今日香港,某種政治派別核心分子及其堅定追隨者氣焰囂張,不代表他們強大,而是表現其政治立場頑固以及對於正發生的歷史性轉變的恐懼。
6年前,香港相當一部分居民對現狀不滿,尚有對九七前時光倒流的憧憬為寄托。而今,香港大多數居民已不同程度地明白,時光不可能倒流,他們的困擾在於香港向何處去?對香港前途或者憂慮,或者迷惘。
6年前,香港政治矛盾是通過人事更疊以調節既有管治架構各部分的功能來解決,香港政治形勢取得了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而今,香港政治矛盾必須通過逐步而持續的改革來應對,方能實現由「承前」向「啟後」的重大轉變。
6年前,香港的政治領袖引導香港社會「回望」尚能取得相當一部分香港居民的支持。而今,香港的政治領袖欲維護其領導地位,必須引導香港社會「前瞻」。
誰是香港的「舵手」
「回望」容易,「前瞻」困難,尤其,「一國兩制」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回望」容易,因為它意味着穿舊鞋、走老路。「前瞻」困難,因為它需要改變觀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國兩制」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更是挑戰香港七百萬居民和特區政府是否具有實現香港由「承前」向「啟後」轉變的意願、勇氣和智慧。
「大海航行靠舵手」。香港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誰是「香港號」巨輪的「舵手」?
按照《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是直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的一個地方行政單位;香港居民必須尊重和接受中央對於香港全局和方向性事務的領導和指導,同時,必須要求和支持行政長官依法施政,不斷提升管治水平。
香港社會對於中央依據國家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行使憲制權力以履行憲制責任尚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顧慮和抵觸,必須堅決消除。行政長官履行「強政勵治」的承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必須盡快糾正。「香港號」巨輪欲乘風破浪,必須也惟有依靠全面落實「中央直接領導下的行政主導」。
人類歷史是崎嶇的。必須充分估計「一國兩制」偉大事業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前路將頗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