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最近北京《人民日報》刊登施芝鴻的長文《憧憬與奮鬥:關於新中國的國家形象》。記憶所及,這是中國官方媒體首次涉及國家形象的正式和長篇論述。
國家形象,顧名思義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國家形象不是人為設計可以塑造,也不是「政治化妝師」操縱可以達成的。一個國家的形象,歸根結底是一個國家的長期歷史、文化的積澱,是軟硬實力的綜合體現。當今世界是全球化時代,這個時代又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話語權和普世價值的解釋權由西方掌握,因而在國際社會,國家形象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由西方掌握,但也不盡如此,特別是對於非西方的大國,其國家形象雖然受到這一基本格局的限制,但也不是毫無自己建樹的空間。
在20世紀,非西方大國的國家形象,最值得研究的首先是蘇聯。蘇聯存在了近70年(1922-1991),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出現導致了國際格局的大變化。蘇聯既是完全實現公有制的國家,也是與美國可以抗衡的超級大國。蘇聯早期的蘇維埃制度、快速的工業化、與納粹德國的4年血戰、太空科技的領先成就,都對各國產生巨大影響,包括對許多西方國家的知識分子。然而蘇聯領導人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對外奉行的社會帝國主義政策,30年代的大清洗與70年代的停滯、病夫治國,又使蘇聯成為西方所謂的邪惡帝國,這一形象至今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