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經濟殷憂依然存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教育是香港的一項優勢產業。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行政長官把未來3個月工作重心移向對付香港青少年吸毒問題。這固然是一個重要問題,但其深層次的原因之一不正是香港多年來未拓展新經濟增長點以至青少年對個人前途普遍失望或憂慮?請問:在應對香港經濟當前困難和中長期發展乏善足陳的背景下,關於政制發展的爭拗不僅「烽火重燃」,而且前路阻塞,香港經濟殷憂怎能不是「雪上加霜」?

 最近,香港證券市場恢復因金融危機惡化而中輟的新股上市,已發行若干新股頗受投資者垂青;地產市場也呈現回暖氣象。以香港目前經濟結構,股市和地產市場好轉的確可視為經濟衰退見底的徵兆。

 然而,這不過是香港經濟形勢的一方面,另一方面,2009年世界貿易嚴重萎縮對香港經濟的負面影響仍在顯現;香港股市雖然回升,但是成交額不大,反映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仍存疑慮;香港本地就業狀況仍趨於惡化;更嚴重的是,香港社會關於香港經濟「邊緣化」的憂慮依舊揮之不去。

小陽春難掩「邊緣化」憂慮

 行政長官於2009年6月22日宣佈推動教育、醫療、檢測和認證、環保、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等六大產業的政策措施,是對九七前遺留下來的「積極不干預主義」的偏離。至於是因應罕見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的權宜之計抑或真正摒棄「積極不干預主義」?看來前者可能性為高。同時,還有兩個重要問題未得到解答:特區政府以何為依據來確定六大產業是「香港具優勢的產業」?特區政府公佈的政策措施是否足以推動六大產業長足發展?

 自從2009年4月3日行政長官宣佈特區政府重點發展上述六大產業以來,有關官員反覆強調,這六大產業「已在香港形成」,「是香港具優勢的產業」。

 對此,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葉偉明以書面問特區政府——可否告知立法會:過去3年,上述產業每年分別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以及每年的就業人數?財政司司長在2009年6月10日向立法會提交書面答覆,只能提供2005、2006、2007年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分別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和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坦承:「至於經機會所提出的其他產業領域,我們現時沒有個別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就業人數的詳細數字。」也許覺得太過寒酸,他補充:「根據現有資料,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在2007年的總消費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分別為4.3%及4.6%;創新科技方面,在2007年工商業技術創新活動開支總額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則為1.0%。」財政司司長最後承諾:「政府統計處正編制有關的統計數字,並會在完成後公佈。」但是,直至6月22日行政長官宣佈支援六大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區政府統計處仍未公佈「有關的統計數字」。

 「優勢」以何為據?以事實?但數據闕如。根據經濟理論推導?但哪些產業「已在香港形成」,應當以事實為本。總之,直至本文撰寫時,人們仍未看到以統計數據來反映的事實,怎能確信這六大「已在香港形成」的產業是「香港具優勢的產業」?

優勢產業缺乏數據論證

 6月22日公佈的政策措施,除了「教育」和「醫療」分別獲政府撥地是比較具體外,關於「環保」的措施雖具體卻瑣碎——擴大環保採購清單,現時的清單有30多項,有潛質把這些項數增加一倍;立即停止購買鎢絲燈泡,現時的鎢絲燈泡在用完存貨之後,不會再買,而是用環保燈泡;提供指引及資源,鼓勵部門採購環保產品;關於「檢測和認證」的措施令人有所期待——在3個月內會成立「香港檢測和認證局」,以提升香港檢測和認證的專業水平和國際認受性,並在成立後6個月內,聯同業界制訂以市場主導的3年發展藍圖;關於「創新科技」和「文化及創意」則分別僅僅提出政策意向。顯然,這是一個「急就章」,與其說是因應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挑戰,不如說是應付香港社會當前的民意壓力。

 即便是如此難以令人信服的六大「優勢」產業,以及推動其發展的零碎或空洞的政策措施,看來也無法繼續得到論證和完善。

 行政長官把未來3個月工作重心移向對付香港青少年吸毒問題。這固然是一個重要問題,但其深層次的原因之一不正是香港多年來未拓展新經濟增長點以至青少年對個人前途普遍失望或憂慮?

 「民主派」(或稱「泛民主派」)則於2009年7月12日召開「武林大會」,達至兩點主要共識,一是團結,二是再次確認「民主派」於2007年提出的普選方案。擺出來一副「捆綁」姿態——若不接納其雙普選方案,則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不可能有共識。

 請問:在應對香港經濟當前困難和中長期發展乏善足陳的背景下,關於政制發展的爭拗不僅「烽火重燃」,而且前路阻塞,香港經濟殷憂怎能不是「雪上加霜」?

相關新聞
香港經濟殷憂依然存在 (2009-07-21) (圖)
中國要作領導亞洲準備 (2009-07-21)
強積金自由行須顧全局 (2009-07-21)
靠幾分薄面混日子 (2009-07-21)
培訓產業有發展潛力 (2009-07-21)
港台為什麼縱容粗口黨 (2009-07-21)
也談智與愚 (2009-07-21)
應警惕現行貨幣政策變異 (2009-07-20)
中國必須重視企業保密制度 (2009-07-20)
解放軍採取「請進來」聯訓 (2009-07-20)
打擊非法賽車勿設人肉路障 (2009-07-20)
城市論壇不是論壇是陷阱 (2009-07-20)
語言暴力不等於言論自由 (2009-07-20)
陳德霖任重道遠 (2009-07-18)
通用前車之鑑 檢討勞資法例 (2009-07-18)
力拓風波:中澳各有反思空間 (2009-07-18)
炒作普選 力圖止蝕 (2009-07-18)
反對派的欺人之談 (2009-07-18)
經濟發展優先是主流民意 (2009-07-17)
立法會調查權難取難捨 (2009-07-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