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轍元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目前全球通脹壓力日漸加重,通脹預期也在與日俱增。中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寬鬆程度同美國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已是時候了,必須警惕和防止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變異為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風險。
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衰退,各國經濟下滑。為應對此百年一遇的金融風險,各國政府都在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向本國經濟注入資金。中國也不例外。溫家寶總理強調:「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錯,正是由於中國政府及時適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推行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今年上半年中國商業銀行發放了貸款累計超過7萬億元,中國宏觀經濟已觸底、止跌,開始復甦、回升的進程。然而,目前國內外通脹壓力在日漸加重,通脹預期也在與日俱增。中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寬鬆的程度同美國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已經是時候了,必須警惕和防止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變異為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風險。
弊端初露端倪
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各項貸款累計新增5.84萬億元,同比多增3.72萬億元,預計6月的貸款將超過1萬億元,貸款餘額增長為199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創15年來的新高;5月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54.82萬億元,同比增長25.74%,創15年來的新高。據估計,憑依中國政府批准的銀行放貸和公司債發售以及財政的赤字開支,中國今年還將再向經濟注入5至6萬億元,約為GDP的15%至18%。如此大規模的貨幣擴張,難道真是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所急需和必須的嗎?不少專家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目前的貨幣政策不是適度寬鬆,而是過度寬鬆。歷史教訓已經告誡我們,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潛伏着不少隱患,會產生巨大的風險,不可不警惕,不可不嚴防。
過度寬鬆、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必然帶來投資過度膨脹、金融過度擴張、經濟過度刺激,資產價格泡沫化,最終將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和金融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正孕育着或滋生着這種風險,甚或可以說已初現端倪。
過度擴張扭曲市場
首先,貨幣的過度寬鬆、過度擴張所帶來的市場扭曲的風險已開始凸現。迄今,超過7萬億元的貸款投放真的是實體經濟、基礎建設所急需的嗎?非也。真正流入實體經濟的信貸資金不到一半,而多一半的信貸資金仍留在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內循環。其中30%以上的信貸資金流入票據市場,也有一部分趴在銀行賬戶上成為存款,甚至轉化為定期存款,包括一些政府項目貸款、國有企業貸款,還有大型民企貸款;20%左右的信貸資金流入了股市,也有一部分流入了房市。與此緊密相關的是,半年來A股市場領漲全球,大漲62.5%,房產地產價格節節回升,近三個月甚至躥升瘋漲,土地市場重現「麵粉」貴過「麵包」,「地王」競相登場的現象。與此同時,隨着天量的貨幣投放和流動性泛濫,股市、房市、金融市場又在開始刺激起新一輪的資產泡沫、金融泡沫。應該說,此苗頭已初步顯現。
其二,地方政府存在內在的擴張衝動,巨額的財政投入啟動了大量的大規模的政府投資項目,拉動了大筆的信貸資金,吸引了過多資金,使貸款風險過度集中。而這種過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相互刺激、相互放大、相互捆綁,還會引發信貸的過度擴張,使信貸資源配置扭曲,既增加金融風險,也增加財政風險。
其三,基礎設施方面的大規模刺激性投入,短期內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但從中長期來看並非是好事,產能過剩、投資浪費、效率受損,會破壞盈利能力,大大降低GDP的增長速度。在這方面,日本的前車之鑒值得記取。想當年日本就是因為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過多,出現投資浪費和產能過剩,從而使日本GDP的增長從20世紀80年代的5%跌至90年代的1%,甚至更低。
巨額信貸投入失衡
其四,由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從目前來看,對帶動區域經濟的回升、增長和解決大批的農民工就業有顯著的刺激作用。然而,從中長期看,中西部地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過分考慮帶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以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境,而對區域的資源配置、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前瞻性戰略佈局尚欠周密。顯然,中西部地區資本集約度大幅急劇提升,勢必導致區域生產資本配置制約了原有的比較優勢,引發了對資源的過度開發、浪費性開發,接踵而來的將是產能過剩、效率低下、利潤下滑。因此,中西部地區此後經濟持續健康、平穩、快速增長的可能性大打問號,而且其無就業增長的可能性比東部地區也將更為嚴重。
其五,大量的巨額信貸幾乎流入了政府投資項目和大型國有企業,而政府投資項目也幾乎全由國有企業承接,這使得國有企業資金越來越充裕,進一步助長其帶有壟斷性壯大,而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得不到應有的、急需的貸款,越來越困難,越來越難以為繼,破產倒閉也越來越多,由此而導致中國企業分化越來越嚴重,這是十分不利於甚至有害於經濟健康、平穩和快速發展的。
或增加官商勾結空間
其六,大量的巨額信貸流入政府投資項目,助長了政府干預市場,官員設租、尋租,官商勾結的腐敗傾向。儘管中央三令五申並加大了打擊力度,仍不能有效遏制官員腐敗和官商勾結。這除了制度性根源外,不能否認大量巨額信貸流入政府投資項目本身為官商勾結、官員腐敗提供滋生的氣候環境。總之,政府干預市場和官商勾結必然異化資源配置,扭曲市場,損害經濟社會發展,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導致社會不滿,引發社會危機。這都是必須警惕和嚴防的。
上述六個方面都是由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過度刺激經濟,所可能帶來的後果和可能引發的風險甚至危機,儘管在此尚未論及通脹風險問題。這些都足以警示中央政府未雨綢繆,給予高度重視、高度警惕、高度嚴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