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
緊接着「(口+靚)模」攻陷書展成了報章頭條新聞之後,「(口+靚)模」成為動漫節最受關注的新聞,再度成為傳媒爭相報道的對象。
「(口+靚)模」攻入書展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有人努力地反對。這包括一群年青的網民,一些衛道之士,一些政治人物。此外,一些書商也認為(口+靚)模搶走文化書的焦點,使到他們無法吸引傳媒的注意。一些文化人、作家的簽名會缺人捧場還成了傳媒譏笑的對象。
好些人因此把矛頭對着主辦書展的貿發局,認為貿發局引入「(口+靚)模」造成社會風氣敗壞,削弱書展的文化氣息,令書展變質。
「(口+靚)模」出版寫真集,為了賣書賺錢?當然不是,「(口+靚)模」出版寫真集的唯一目的是自我宣傳。網民的圍攻,衛道之士的批評正中下懷。娛樂圈本來就是靠製造新聞來創造名氣。反對「(口+靚)模」寫真集進入書展的聲音越響,「(口+靚)模」的宣傳目的就越成功。娛樂圈虛虛實實,反「(口+靚)模」的那十幾個年青網民左看右看也不像個衛道之士。是不是由「(口+靚)模」的經理人安排他們來反「(口+靚)模」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但是,一群有頭有臉的衛道之士、政治人物也趁這個機會努力衛道一番,實際上全部成了「(口+靚)模」的利用工具,利用他們製造更多新聞。
書展亦要遵循市場規律
早期的書展,的確是文化人的書展,名作家的簽名會吸引不少「粉絲」。但是,名作家老了,「粉絲」也老了,提不起勁到書展排隊。書展成了青少年的去處。當然,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會到書展為孩子們買課外書,買了之後孩子們讀不讀則是未知之數。今日的青少年是看電視、讀漫畫書長大的。曾經有好幾年,書展被漫畫書壟斷了。後來,主辦者就將漫畫展分劃出來,成了今日的動漫節。但是,漫畫書的撤出迎來了「(口+靚)模」,這是商業社會的自然產物。不能迎合市場的書,出版也沒人買,出版的目的只是讓作者自我陶醉。在自由經濟的市場,沒有人可以不理市場的定律。看一看今日全港的報章與20年前有什麼不一樣?的確不一樣了,今日全港的報章圖文並茂,而且是圖片多,文字少,彩色精印。20年前呢?那時候仍是黑白印刷,文字多圖片少。無法面對轉變的報章,淘汰了。
香港是一個市場不小的地方。多年前書展被漫畫書壟斷,於是分拆漫畫書獨立開展覽會。今日「(口+靚)模」風行,不如也將寫真集、「(口+靚)模」展分拆,搞多幾個展覽,為書商、為「(口+靚)模」、為不同的消費者創造更多的機會。
還有,那些批評貿發局不重視推廣文化書籍的人應該知道,貿發局的功能是推動貿易,不是搞文化。也許,民政局屬下的康文署可以補上這個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