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宇人表示,很開心見到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有很大的轉變。圖為05年12月他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訪粵期間參觀廣州新白雲機場。 資料圖片
許多在改革開放前便接觸內地的香港人,都有一個相似的印象,80年代前的內地人,衣服的顏色很單調,不是灰色,便是藍色。自小已回過內地的張宇人形容,印象中50年代的廣州很灰暗,大家都皺著眉頭;但到了現在,內地人不但開心了許多,更經常會來香港購物,可見內地的改變十分巨大。
年輕時代的張宇人對內地的感覺,與當時多數的香港人沒有太大的分別,尤其是從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到四人幫,而香港亦發生了「六七事件」,令許多香港人對內地的印象打了折扣。
50年代感覺廣州很灰暗
1949年9月30日出生於香港的張宇人坦承,相信全世界的中國人,在那個時代都會認為內地很苦,政策不好,吃不飽,穿不暖,而他當時和很多香港人一樣,很不看好共產黨的政權,「當時無人相信共產黨管治得好內地」。而在當時的香港,被稱為「左仔」的,甚至是那些與內地有生意來往的人,很多時候都被人歧視,被打上了負面的標籤。
他憶述,50年代,感覺廣州很灰暗,大家都皺著眉頭,衣服的顏色亦很暗,許多房屋都沒有電燈,而在70年代末改革開放前,許多香港人帶著大包小包紅白藍袋到內地探親,他經常在春秋廣交會的時候,陪母親返廣州探望父親,對內地居民生活的艱苦印象至為深刻:「幾乎身上脫下的內衣褲,都會有人要……記得當時沒有熱水,放工要自己去擔水,沖凍水涼,我們上去亦是如此。」
即使到了80年代初,他到福建出差,仍見到年長一輩總是皺著眉頭,可能是他們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不過,國家改革開放超過30年,經濟急速發展,人民的生活無論在質和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現今看到國人表情開心
1985年,《基本法》開始起草,張宇人與內地有了更多的接觸,亦不時到北京開會。張宇人說:「近20、30年,國家改革開放,香港人多了回內地,回去做投資,到現在,多數香港人,包括我在內,觀感是180度的改變……你今日再看看內地人,樂於見到中國人民有一部分人已經富起來,他們的面部表情已開心許多,似乎50、60年代的陰影都消散了,我很開心見到過去20多年來,內地有一很大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