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總工程師(交通及運輸調查) 蔡德基
就2009年10月2日「采風」專欄「一網打盡」題為〈人為擠塞〉文章中,有關港島區行車時間顯示系統的意見,運輸署欲解釋該系統的運作,以增加讀者的認識。
運輸署在2003年於港島區設置行車時間顯示系統,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多交通資訊給駕駛人士,從而令他們可以選擇合乎自己需要的路線,經不同過海隧道,從香港島前往九龍。
該系統的行車時間顯示屏安裝於三個不同地點,分別位於東區走廊西行近城市花園、堅拿道西天橋北行近香港仔隧道出口及告士打道東行近稅務大樓。顯示屏上的數字是表示大約2至4分鐘前車輛從顯示屏位置前往各條過海隧道九龍出口收費亭的平均行車時間,而非預測行車時間。由於每一部車輛的實際行車時間會因所選行車線、駕駛習慣及車輛種類而有所不同,系統是計算出大部分車輛的平均行車時間,系統在設計方面亦要求達到在95%以上的情況下,差異要少於正負20%。另一方面,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如當駕駛者經過行車時間顯示屏之後,道路交通情況可能發生急劇變化,又或者發生突然事故,引致交通擠塞或減慢行車速度,都會令到實際行車時間同之前所顯示的有所差異。
本署會繼續不斷監察行車時間顯示系統的運作及表現,有需要時會作出適當改進,讓駕駛人士可以得到更為接近實際行車時間的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