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棗強知縣賣《語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申之如

 中國人有讀語錄的傳統。有人讀,就有人編、有人賣。孔子的學生為了證明自己的老師猶如「日月」,把老師的語錄乃至老師高級弟子的語錄,合編成一本書。《論語.子張》引子貢之語曰:「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其實就是這樣子的一本語錄大全。其後一千五百多年,朱熹出世,絕對信奉「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其語錄就更多。一部《朱子語類》,字數是《論語》的幾十倍,印數與《論語》的比例如何,沒見過專門研究,不可瞎說。朱熹之後,各色人等競有語錄流傳,而影響似乎每況愈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八五,說到江蘇巡撫采進本《薪槱集》四卷,說:「國朝許昌國撰。昌國字仔賡,原字一清,荊溪人,歲貢生。是書首《雜著》,次《論學》,次《論古》,次《課徒訓兒》,各為一卷,大抵皆語錄之類。」又說:「按其事狀,蓋亦篤行好修之士,故集中講學之語,多能切實近理,特不以著作見長耳。」「不以著作見長」而能以「語錄之類」編書,一蟹不如一蟹的味道,也就揮之不去。

 好玩的是,竟然有官員出售自己《語錄》圖利。

 張祖翼《清代野記》卷下,有一則《道學貪詐》,記河北棗強知縣方某,就說到這麼一件事。棗強當地風俗,「縣月有集,來者麇聚。方於是日以少許酒食,款鄉之耆老於堂上。畢,出所著《語錄》若干冊遍給之,且曰:『此本縣心得之學,足裨教化,所值無多,爾曹可將去。按都圖散之,大有益於人心風俗也。』耆老以為贈也,稱謝而去。翌日檄諸里長等按戶收刊資,每冊若干,又獲金無算。」這一段故事,真是耐人尋味。

 這位方知縣,據說是桐城方東樹的族弟。早年曾「竊先生未刻之稿,游揚於公卿間,坐是享大名」。當了十多年清客,終於得到曾國藩賞識,「執弟子禮焉」。這個「弟子」真是非同小可,與李鴻章「稱同門」。後來李鴻章「督畿輔,方某以知縣分直隸,補冀州屬之棗強知縣」,也就有了靠山。結果,在棗強知縣任上為非作歹劣跡斑斑,賣《語錄》不過其中之一罷了。分析其手段,有幾大特色。一是別出心機,老謀深算。他大約早就想印書賣錢。為何選中《語錄》?很有謀略。學問做不出來,語錄卻大可隨口而出。身為知縣,總讓秘書代筆,不如乾脆讓秘書作記錄員。這樣編成《語錄》,不但省心省力速記速成,而且誰也不能說抄襲剽竊。二是看準時機,騙人上當。與其攤派到各部門,弄得雞飛狗跳,不如利用集市這個機會宴請地方長老,當面「送」給每人若干,讓他們主動拿走。三是濫用權力,決不手軟。「送」書之時,大談教化人心,閉口不談要錢;「送」書之後,卻運用強權,按戶收錢毫不含糊,恐怕少一文都不行。其手段之陰險,堪稱是方知縣的一大「創造」。

 官員印書,或者真有學問,心思原不在做官,自己的研究心得逐步刊刻成冊,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或者風流儒雅,一面認真做官,一面吟詩作文,政績與文集並行不悖;或者附庸風雅,明知自己其實不是那塊料,卻裝成一副滿腹斯文的模樣來。劉成禺《世載堂雜憶》記有「岑春萱不學無術,張之洞有學無術,袁世凱不學有術,端方有學有術」之說,也就說的官場幾種人。等而下之者,則有如這位棗強知縣,看別人印書,以為生財有道,於是濫印濫發其《語錄》,騙人拿走,再按戶收錢。他當然知道,他的《語錄》,既非遠勝於陶淵明、蘇東坡之詩,也非近勝於自己老家桐城諸君子之文,所以,他並不吹噓與日月共光輝,與天地共長久。他只是用「大有益於人心風俗」作招牌,用欺騙的方法讓人上當,為自己牟利。看來,他的眼睛裡除了銀子之外,絕不知人間有羞恥二字。

 從這一點看,這位方知縣,可以稱之為官場賣書者的一種典型。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棗強知縣賣《語錄》 (2009-10-13) (圖)
豆棚閒話:圓仁是怎樣「賴」在中國的? (2009-10-13)
古典瞬間:詩僧兼情僧 (2009-10-13)
亦有可聞:西安碑林博物館記遊 (2009-10-13) (圖)
人文世相:城市上空的犬吠 (2009-10-13) (圖)
歷史與空間•尋訪贊丹尼奇 (2009-10-10) (圖)
古典瞬間•《聊齋誌異》手稿與刻本瑣談 (2009-10-10)
文化觀察•《失落的符號》遭遇「中國特色」的民間私譯 (2009-10-10) (圖)
文訊•高錕獲諾貝爾獎 唯一中文自傳迅速加印 (2009-10-10)
三聯書店.中華書局 秋之閱讀驚喜 (2009-10-10)
歷史與空間•鄭板橋的人情世故 (2009-10-07) (圖)
人文世相•巴金伯伯的關心和囑咐 (2009-10-07) (圖)
豆棚閒話•不要太迷信「諾獎」 (2009-10-07)
古典瞬間•說文解字:樓裡住的女人是誰? (2009-10-07)
文訊•「華山論劍:金庸的武俠世界」文學專題講座 (2009-10-07)
歷史與空間.宿儒章太炎 (2009-10-06) (圖)
古典瞬間.《菜根譚》的意境 (2009-10-06) (圖)
開卷有益.沈從文的深情 (2009-10-06)
人文世相.巴金伯伯的關心和囑咐 (2009-10-06) (圖)
亦有可聞.讓思維達到清晰程度 (2009-10-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