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
父親是上一代較傳統的讀書人,國學及古文根基很扎實,寫得一手好字,尤愛寫楷書和行草。
讀書人的一個傳統觀念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此,他很重視我的學業,希望我能上較好的學校。我小學時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以及中學能到聖約瑟書院就讀,這其實離不開父親的多番奔走和悉心鼓勵。他先是到處打聽哪一些學校較好,然後去查詢報名手續、取回報名表格、鼓勵我去報考。就這樣,在父親的殷切關懷下,我完成了小學及中學教育。很感恩父母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如果沒有打好這個基礎,日後就談不上大學教育和專業前途了。
大學畢業後,父親知道我有意出國進修。他於是又多番聯繫在美國的親友,給我推介留學的機會。儘管報讀研究生的事最後還是要靠自己解決,但父親的心意我還是感銘五內的。
多年之後,我在大學的教學行政崗位上服務。港大每年夏天到內地招生時,我總會接到許許多多的電話及電郵,來自認識的或完全不認識的內地家長,要求我幫忙推介他們的子女考上港大。說實話,大學招生有它嚴格的考評制度,沒有「人情」可講,連校長副校長也不能干預、也不應干預。儘管如此,我還是很能體會那些打電話或發電郵給我的父母,他們那關切子女學業之心。這份心情恐怕同我父親當年的心情沒有兩樣,都叫「天下父母心」。我只能好言安慰這些內地的父母,請他們耐心等待招生結果。
其實,這些父母也知道我是無能為力的,不過他們絕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為子女學業前途打拚的機會,儘管這個機會可能十分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