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衛炳江表示,新光纖技術已發展至微結構光纖,其傳送效率更高,大大提升通訊速度。圖為其展示傳統光纖。本報記者彭子文 攝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光纖之父」高錕在60年代提出利用光纖技術提升通訊速度,革新全世界通訊方式,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事實上,現今科學界對光纖技術的研究日新月異,其應用層面已更為廣泛。理工大學近期成立的「特種光纖研究實驗室」,致力在細如頭髮絲的光纖線內,製造出不同排列和大小的氣孔,「空心」的結構令光束更集中,料可將現時的網絡速度提升10倍以上。實驗室更在研究將製作光纖的原料由玻璃改成塑料,可望製作全新的光纖傳感器,大大擴展生物醫學應用的發展。
理大工程學院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今年4月正式籌備落成了「特種光纖研究實驗室」,主力進行光通訊及光纖在其他應用範疇的革新研究工作。該校工程學院院長衛炳江介紹指,傳統光纖均為實心的玻璃線,外加保護層,實驗室正在傳統光纖基礎上,研發更高效能光纖系統,以提升傳統光纖的傳送速度。
特設實驗室 引進拉絲機
理大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呂超解釋,新一代的光纖技術均採用「微結構」,實驗室現時正將相關技術作為重點研發方向。他解釋,微結構光纖直徑約為125微米,像髮絲般幼,但光纖管道內設有不同排列和大小的氣孔,「它們可令光束更集中,並提升光的傳送速度等」。他指,理大未來會針對業界不同要求,對微結構光纖管道的氣孔做不同研究和設計,製作出不同性質、功能和速度的光纖,供予業界使用。而學校去年亦投入200萬美元,引進了一台光纖拉絲機,用於微結構光纖的製作。
呂超指,實驗室以傳統實心光纖進行的研究,已能逐步提升傳送速度至現時的10倍,目前該校正與內地企業合作,使有關成果在3至5年可普及應用;相比起來,新的「微結構」光纖能再進一步提升速度,發展潛力更大。
與港鐵合作 測車輪安全
此外,衛炳江表示,因為光纖具備敏感的特性,可感測周圍環境光線、溫度、濕度等變化,故現時廣泛應用於製作感應器。他指,理大亦正致力於光纖傳感應用系統的研發,系統可用於交通、建築或生物醫學等方面。他舉例指,現時理大正與地鐵公司合作測試一種利用光纖製作的感應器,可用於檢測火車或地鐵車輪的安全狀況等。
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衛炳江表示,實驗室正在研發以塑料為材料的光纖傳感器,「與玻璃比較,新的塑料光纖柔軟並不易破碎,如醫生做手術採用塑料光纖傳感器,可以保證手術的安全」。
|